[color=var(--md-box-body-color,var(--md-box-global-text-color))]在育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孩子明明已经到了该安静坐下来的年龄,却总是坐不住、爱乱跑;吃饭时挑食偏食,甚至拒绝尝试新食物;洗头、剪头发时反应激烈,哭闹不止;和小朋友相处时,要么过度敏感、容易被触碰激怒,要么主动打人、推人。面对这些表现,不少家长都会将其归为 “孩子性格调皮”“不懂事”,甚至采取批评、制止的方式,却不知这些看似 “调皮” 的行为,很可能是孩子感统失调的信号。
[color=var(--md-box-body-color,var(--md-box-global-text-color))]感觉统合是指人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官接收外界信息,再经过大脑的整合与处理,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这一系统就像一个 “信息处理器”,如果出现失调,就意味着大脑无法准确解读感官传递的信息,进而导致孩子在行为、情绪、学习等方面出现异常。感统失调并非 “疾病”,而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孩子户外活动减少、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当下,发生率更是逐年上升。
[color=var(--md-box-body-color,var(--md-box-global-text-color))]不同类型的感统失调,会表现出不同的信号。前庭觉失调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晕车、晕船,注意力不集中,走路容易摔倒,喜欢旋转却不晕,或者害怕登高、不愿尝试平衡类游戏;触觉失调分为过度敏感和过度迟钝,过度敏感的孩子会抗拒新衣服、新玩具,怕洗头、剪指甲,不愿与人肢体接触;过度迟钝的孩子则表现为对疼痛、冷热不敏感,喜欢用力触碰他人,甚至有咬人、抓人等行为;本体觉失调的孩子,动作会比较笨拙,穿衣服、系鞋带困难,跑步、跳跃时协调性差,不敢尝试有挑战性的动作,缺乏自信心。0-3 岁是感统发展的黄金期,3-6 岁是矫正和提升的关键期,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信号,不必过度焦虑,更不能指责孩子,应及时通过科学的训练帮助孩子改善。需要注意的是,感统失调的判断需要专业人士的评估,若孩子的异常表现较为明显,建议寻求儿童发展评估师或感统训练师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改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