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儿童早期教育
>
青春期的孩子,每一个坏习惯背后,都有你 ..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179
阅读
0
回复
青春期的孩子,每一个坏习惯背后,都有你没看到的需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高参
UID:8959
注册时间
2019-10-03
最后登录
2025-04-30
在线时间
114小时
发帖
786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1993
烩面
806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引领讲师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3-29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向我抱怨,她的孩子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叛逆期,而她感到非常的无助和疲惫。
孩子才上初二,却变得非常的暴躁和古怪。有一次,孩子吃完饭之后便抱着篮球出门,我朋友只是轻轻嘱咐了一句:“晚上不要太晚回来。”
但是孩子却恶狠狠地回答:“你别烦我!”然后用力把门一摔就离开了。
这个场景让我朋友感到十分的茫然,她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母子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怒气和怨恨,这让她倍感无助。
然而,我朋友不是唯一一个面对此种情况的父母。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叛逆期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有些则会选择使用暴力手段来强制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愿。
但是,我们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如此。
1、孩子厌学,是因为父母的高期待
韩国著名教师李柳南曾在她的书中分享了她和儿子的故事。
当儿子高三那年提出要休学的时候,一直以“考入顶尖大学”为要求的李柳南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把儿子骂得狗血淋头。
第二天,儿子没有再提休学的事情,但是起床的时间却越来越晚。
从未迟到过的儿子,开始经常迟到。
就算妈妈好说歹说,勉强把儿子送到学校,儿子也会用头痛、肚子痛等五花八门的理由早退。
回到家以后,补习班也不再去了,而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
在双方僵持的四个月里,母子俩就像是火星撞地球般相处着。
最终,那年的8月31日,儿子还是在自愿退学书上盖了章。
李柳南不能理解,她的儿子是学校的佼佼者,曾是学校希望之星,为何会突然休学。
直到有一天,她回到家的时候,只有儿子一个人。
她想趁着这个机会,跟儿子好好谈一谈。
没想到,她像是哀求儿子,又像是质问儿子的态度,终于逼得儿子瞪着她,语气凶狠地说:
“我为何会这样你不知道吗?要告诉你吗?”
接着儿子用手指着她,恶狠狠地说:
“我会这样,都是你!都是因为你!你想想过去是怎么对我,是怎么对妹妹的?被压得喘不过气的生活,这还算活着吗?”
“全都是因为你,你还搞不清楚吗?”
儿子脱口而出的冲击话语,几乎让她昏厥过去。
孩子青春期时期的厌学是一种表达情感的信号。
孩子自然知道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当父母通过爱的名义向他们施加压力时,他们很难承受。
如果学习变得痛苦且功利,孩子内心中就会充满恐惧和抗拒。
因此,父母不应该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如果孩子表现出“厌学”的情绪,首先需要的是认同和理解他们的情感。
就像你不想上班时,也需要别人理解你内心的负面情绪一样。
父母的认同和理解至少可以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一定的安慰,避免“厌学”情绪的加剧。
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无论进步大小,父母都应该给予认可。
学习也是一种需要成就感的事情。
父母的理解和认可,都会带给孩子一份温柔坚定的力量,让孩子有勇气重新尝试回归学习。
2、孩子无法沟通是因为父母不会好好说话
很多时候,父母以为的沟通,其实更像是单方面的控制。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和父母沟通的问题。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和父母沟通不了的时候,根本不会绝望。但是日积月累之后,会把这份亲情消化殆尽。
到那个时候你就会觉得你们之间仅仅只是有血缘关系,却恨不得成为陌路人。
孩子明明知道父母就在隔壁,却选择躲在房间里。
即使父母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孩子,但孩子却感受不到温暖和爱,只觉得每次沟通都像一条绳子束缚他们,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不成熟的时期。
他们有自己的高自尊,需要平等的沟通身份。
他们需要父母的倾听,也需要父母的沉默。
和他们沟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他们当人看”。
不要把他们当成附属品,掌控他们的一言一行,而是要把他们当成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就像一个朋友一样的身份去沟通。
3、孩子沉迷网络,是因为缺少陪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的报告,报告显示:
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
孩子需要关注和陪伴的时候得不到家长的关注,需要倾诉的时候无人倾听,于是他们会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归属感和慰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满足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因为缺失而渴求。因此,孩子在网络中沉迷,无法自拔。
爸爸可以多和孩子出去打打篮球、跑跑步,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增进亲子间的关系。
孩子的青春期,非常需要父亲这一股强大的力量,约束和支撑他们快速成长。
妈妈可以多和孩子分享生活的趣事,听听孩子青春期的烦恼。
相比于爸爸严肃的模样,孩子在温软的妈妈面前,更愿意倾吐心事。
3、孩子攻击他人,是因为父母暴力对待
我看过一期《变形记》,里面有一个名叫梁佳铭的叛逆的14岁暴力少年。
他总是喜欢用暴力威胁别人,用暴力解决问题。
他在山区生活的时候,遇到了一些生活不顺心的事情,就气冲冲地夺走了灭火器,要找校长算账。
可惜校长不在,他就徒手打破了校长室的玻璃泄愤。
然后他又去问工作人员要匕首,但被拒绝了,于是他就砸了拍摄用的摄像机镜头。
他和别人吵架动粗的情况,几乎贯穿了他整个山区变形的生活。
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他在山区生活时和父亲打了一架。
双方都收手后,梁佳铭嚎啕大哭,质问父亲:
“你这辈子再赚多少个几百万,你能挽回我这十几年吗?”
“你每次打我一拳,你睡觉的时候,你想过我没有?”
原来,从小到大,父亲对他的教育,总是非打即骂。
所以梁佳铭长大以后,他对父亲充满了怨恨,同时也在父亲身上,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发泄情绪。
比如他让父亲给他买最新款的手机,父亲不买。
和父亲厮打起来,打得双方身上、脸上都挂了彩。
《原生家庭:如何修正性格缺陷》一书里曾写道:
“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暴力,是一个容易被复制的行为,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
2014年美国《儿科》发表的研究论文也指出,
对于孩子来说,他是否认为“打人是可以的”,或者长大后是否打人,最强的影响因素,就是他小时候是否被如此教训过,以及被体罚的频率。
父母暴躁易怒,孩子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来面对身边的人。
打孩子,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教育。
孩子小的时候犯错,父母的循循善诱,以身作则,就能很好地避免孩子复制暴力。
张怡筠老师曾分享了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同事的儿子从小就学习不太好,但是妈妈从不会逼迫孩子拼命学习,而是鼓励他。
因此,从上学到大学毕业,她的孩子都没有逃学、厌学的想法。
平时,孩子在旁边看书或者玩耍的时候,妈妈会在旁边陪着孩子,或者自己看书,或者织毛衣。
在妈妈的陪伴下,孩子的情绪一直非常平和稳定。
正是因为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种温和的氛围中,孩子到了青春期也不会有过激的行为。
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等到了青春期,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如果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引导他们更好地走向成人期。
青春期是孩子留给家长最后的机会。
为了孩子,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
与天下父母共勉!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引领右脑托育
!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