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大概是这世界上最辛苦、最难的工作了。只要上岗,就永远待命。从孩子的吃喝拉撒,到升学考试,从年少叛逆,到成家立业,方方面面都伴随着无数的困难和波折。想要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从普通父母升级成智慧型父母。今天伟伟老师带你一起发掘智慧型父母的秘诀:
关于孩子的特质
普通父母:眼里的缺点永远>优点
智慧父母:缺点、优点,都是特点
朋友是幼儿园的老师,有次她跟我吐槽,说给家长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写出你孩子的十个优点。
很简单的题目,却没有一个家长完成。
大多数家长只写了5、6个,还有位家长直接放弃,留言道:“对不起,老师。我实在想不出我儿子有啥优点,要是换成缺点,倒是能写一大堆。”
换个角度看孩子,优点、缺点,其实没有界限。
有的孩子软弱、胆怯,这也意味着他做事谨慎靠谱;有的孩子磨蹭、优柔寡断,那也说明他心思细腻、认真实在;有的孩子爱凑热闹、管闲事,那么他一定有颗乐于助人的心。
教育家约翰·格雷说过,我们不必去想该做什么使孩子更美好,而是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孩子已经是美好的了。
父母眼中的缺点,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特质,它的存在,也是成长的问候。
优点也好,缺点也罢,都只是孩子的特点。
关于沟通
普通父母:控制型,我的想法都是对的
智慧父母:合作型,我们有共同的观点
有次去给小朋友做问卷调查,是关于“你最讨厌爸爸妈妈对你说的一句话”,超过半数的孩子在“我是为你好”这句话前面打了对勾。
细细想来,这也是家庭教育里很普遍的现象:父母总是以最正确、最权威的角度,安排着孩子的一切,和孩子的关系不是“你说我听”,而是“我说你做”。
一旦孩子有反对的意见,一句“你还小,我这是为你好”就能堵住孩子还想要再辩驳的嘴。
有位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医学家说,现在的父母,很多都是高学历,很聪明,很有能力,却把力气花在管小孩上,很悲惨。被父母的想法控制的孩子,就像笼子里的鸟,虽然笼子会移动,但也只是换了个地方被关。
有智慧的父母,一定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接纳孩子的想法,在家庭教育中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关于比较
普通父母:别人家的孩子是个“宝”,自己家孩子是根“草”
智慧父母:只和孩子自身比较,成功中总结经验,失败中提取教训
湖南卫视《少年说》里有个姑娘,站在楼顶对着妈妈大声哭诉: “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不看一下?”
原以为她的妈妈听了会感到抱歉,没想到当场就把孩子怼了回去:“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要拍一下....”
讽刺的是,下一个上场的,就是妈妈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而“别人家的孩子”也有一样的烦恼,已经是全班、全年级、全校、全联盟第一的她,还是会被父母批评:“你看看你们班的那些同学,每一个人体育都及格了,而你,什么都不行。”
教育的路上,我们从未停止!
更多右脑开发知识,
请关注中国全脑开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