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23334
-
- 注册时间2023-02-05
- 最后登录2025-02-10
- 在线时间50小时
-
- 发帖62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金币952
- 烩面625
- 热心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有人曾向北京某著名中学的一名教师咨询:在孩子教育上,是应该严格管教还是宽松放养呢?这位教师回答道,教育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不能过于放任,也不能过分严厉。在适当时候施加压力,而在其他时候则给予自由。教育孩子的艺术就像放风筝,既不能线拉得太紧,也不能放得太松。[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教育的平衡点在于,既要给予空间也要有所要求,这就是父母在教育上的智慧所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本质 我很赞成教育家叶圣陶的一个观点: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他的儿子叶至善,在学习上曾遇到重重困难,小学期间甚至三次留级。随后,尽管他勉强考入一所省级优质中学,但第一年就因四科不及格面临再次留级的风险。这让他的母亲十分失望和焦虑,经常抱怨儿子的不成器。然而,叶圣陶对此并未责怪儿子,他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表面现象,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他鼓励孩子们每天阅读,不论是书架上的任何书籍,只要他们感兴趣就可以。他还要求他们写作,不管是关于花草、虫鸟,甚至是日常所见所闻,只要是孩子们愿意写的,他都支持。读书后,孩子们需要与他分享所学,写作完毕后,他们会一同讨论如何改进。在父亲的长期指导下,三个孩子都培养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叶至善的学业成绩也显著提升。这种以过程为重的教育方式,与只注重成绩的教育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就像一棵大树,若根基不牢,再繁茂的树冠也难以长久;一座高楼,若基础不稳,再华丽的外表也容易倒塌。[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学习亦是如此,关注成绩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而专注于培养良好习惯,则能从根本上改善学习效果。叶圣陶的理念指出,[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本质,而优秀成绩是这种习惯的自然结果。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下功夫,比盲目追求成绩更能取得显著的成效。一旦孩子养成了好习惯,优秀成绩自然会随之而来。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和情绪 《黑天鹅》一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了一个观点,将所有事物和事件分为三种状态:脆弱、强韧和反脆弱。脆弱就像是易碎的水晶球,稍微碰撞就会破碎;强韧则像不死的凤凰,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能重生;反脆弱则是在挑战中变得更加强大。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有时过度的保护和期望反而使孩子变得脆弱,像是易碎的“水晶凤凰”,面对挑战时畏缩不前。知名作家王朔曾经告诉女儿,内心的强大至关重要。
[align=start]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心强大呢?[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关键在于父母能否在孩子心态和情绪上做出合适的调整。比如,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小时候也是一个性格内向、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孩子。为了帮助女儿克服这种心态,贾平凹经常和女儿一起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爬山、骑行、游泳等。他们在活动中故意设置难关,让女儿面对失败和挑战。每次女儿失败时,贾平凹都会教导她如何从挫折中学习,而不是生气或逃避。这种方式逐渐帮助女儿建立起坚强的心态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但贾平凹并不总是严厉的。有一次,他在指导女儿绘画时,因为一个小错误而严厉批评了她。后来发现错误其实在于自己的指导,他立刻道歉,并赠给女儿一幅他自己的画作作为补偿,展示了在错误面前的谦逊和责任感。这些智慧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既不会溺爱,也不会一味严厉。他们在小事上给予宽容,在大事上坚持原则,既培养孩子的坚强,也关注孩子的幸福。他们的目标是[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让孩子在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环境中,成长为既坚强又快乐的个体。[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
品行修养的养成大于成就 蔡元培在其著作《中国人的修养》中强调,孩子一生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学习成绩,而是取决于他们的人格修养。教育不仅仅是一场争夺分数的比赛,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涵养的人。刘余莉,中央党校的教授,分享过一个启示性的故事。有一个小女孩,聪明且学习成绩优秀,她的父母对她的学术表现非常重视。一次,母亲带她去看望奶奶,自豪地展示女儿的记忆力,让奶奶考考她的英语单词。小女孩流利地回答了所有问题。但当她反问奶奶一个英语单词时,奶奶由于没有学过英语,答不上来。出乎意料的是,小女孩当众嘲笑奶奶:“奶奶,你怎么这么笨啊!”而更让人遗憾的是,母亲并未及时纠正女儿,引导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一个人的学业成就或职业选择并不代表其人生的全部。无论是分数还是职业,都不应成为评判一个人价值的标准。[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真正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见过许多成绩优异、职场成功的人最终因道德败坏而身败名裂。也见过那些被各种资源包围的孩子,长大后对父母漠不关心、不孝不敬。这样的教育成果,难道是父母所期望的吗?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孔门四科的顺序:[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德行、言语、正事、读书。这强调了做人的重要性,远超过学术成就或职业成功。不论孩子将来选择成为银行家还是面包师,重要的是他们成为一个好人。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提倡“一只手父母”的概念。这种教育方式[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既不是完全的控制,也不是完全的放任。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应该是[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半辅导半放任,旨在为孩子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同时提供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 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在健全人格的同时,也能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