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63阅读
  • 0回复

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父母怎么办才好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明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2
美国幽默作家比林认为,一生中的麻烦有一半是由于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即便连成年人也会抱怨说,平生最怕的事情就是拒绝别人,更何况是孩子呢?他们往往出于面子和怕得罪人的心理,在别人提出一些要求或者请求帮助的时候,即便自己很忙,也勉为其难,那个“不”字难以说出口。
父母告诉孩子要热情善良、大度礼让、乐于助人,这样的教育是正确的。但是,问题在于,父母只重视了道德教育,却忽略了孩子的社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的缺失让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显得心智不成熟。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自生活。假如孩子不懂得果断做决定、不懂得巧妙拒绝别人的不合理的要求,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那么,孩子在整个社交活动中只会感觉到很累。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遇事反反复复、犹豫不决,总拿不定主意的现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选择能力的形成,而选择能力的强弱又对人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生中,有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自己或他人的一生的命运,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正是选择的大敌。
将来,孩子要独自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局面,这时,身边没有父母的话可以听,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不懂得拒绝人,那可能是要误事吃亏的。因此,做父母的要尽量教会孩子有自己的主见,懂得巧妙拒绝他人,教会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锻炼他们“拍板”的能力。
1.不要将孩子禁锢在“听话”的藩篱之内
一直以来,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听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无论大事小事,需要孩子服从。对此,心理专家说:“胆小怯弱的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要么是父母管教比较严苛,要么是父母两人的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太强,一方太弱。父母在设置了一些禁令之后,只会让孩子服从、听话,而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很少倾听孩子的意愿。在家里要求听话的孩子,难免将这种人际交往方式迁移到与他人的交往中,因此,他们总是处在一种人强我弱的位置,对于他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他们也不懂得拒绝。因此,父母不总是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是倾听孩子的意愿:“你打算做什么样的决定?”
2.鼓励孩子当断则断
有的孩子遇事犹豫不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总怕自己考虑不周全。虽然,考虑周全是无可非议的,但追求万事完美,就会错失良机。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凡事有七八分把握,就应该下决定了,这样可以锻炼孩子形成果断的性格。


3.教会孩子以商量的方式拒绝
拒绝别人,有时需要和对方磨嘴皮子,一直到对方认可自己。比如,碰到比自己小的孩子想要玩比较危险的游戏,你可以教会孩子这样拒绝:“你太小了,还玩不了这么大的车,太危险了,碰着你会流血的,等你长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吗?”
4.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在学校,许多同学在家里做惯了“小皇帝”,总是指使身边的同学做这做那,如果孩子不懂巧妙拒绝的话,那就可能要受欺负了。因此,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比如“刚才做了那么多作业,我已经很累了,不好意思”。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