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自己,爱上学习,提高分数,你好,这里是正确父母的家庭教育课。
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每个孩子学习新东西的速度总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学得很快,有的孩子就学得很慢。那些学得慢的孩子,你可能会觉得是他不够聪明、学习能力不行,或认为是他不够努力、态度有问题,才导致总是学得很慢,但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个观点 —— 很多孩子学习新东西慢,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学习方法、学习流程出了问题 —— 没有及时掌握牢固旧知识。
很多孩子在学新知识时,认为只需要去单独理解、背熟、应用新知识,就把它能学好了。但其实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 —— 新知识学得好坏,与旧知识掌握得牢固程度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这样说:旧知识没掌握,新知识肯定学不好。
为什么呢?
1. 新知识“理解”需要旧知识。
理解的过程是需要旧知识的。因为理解的过程是建立在整个旧知识的体系之上的 —— 例如,如果你想学会数学的乘除法,那么首先你得理解加法和减法吧,如果加减法都没有理解,乘除肯定是学不会的;地理你想搞懂四季变化、昼夜更替,前提你肯定得懂得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吧。同样道理,再往后学,也是这个过程,需要前面的知识做铺垫。
所以我们要理解一个体系,是必须要把这个东西之前的整个体系搞清楚、要在头脑中有知识系统的。这就好比一个初中生,你给他一本《高等数学》(大学数学)让他去学,他肯定是学不明白的,并不是因为他不认识书中的字,而是因为他缺少了太多知识体系(初中数学的、高中数学的),他连最基本的函数的概念都不懂,又怎能搞懂导数、微积分、极限这些内容呢?所以我们说,理解新知识,需要牢固掌握旧知识。2. 新知识“记忆”需要旧知识。
我们说理解 ≠ 掌握,掌握需要理解 + 记忆 + 应用。在记的过程中,是需要旧知识的。那大脑是怎样把东西记清楚的呢?记忆的逻辑是:通过对已经记住的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把新知识记住。
也就是有哪些新知识是与旧知识有联系的,然后通过这个“联系”,把新知识记住。例如,让你记住一辆“吉普车”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自然就会调动回忆 —— 哦,根据对汽车的旧知识的了解,它应该有轱辘、有方向盘、有挡风玻璃、有发动机等等,那吉普车大体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吧,只是外观和功能不太相同;让你记忆飞机,你会想 —— 哦,这是天上飞的东西,应该跟鸟(脑中的旧东西)很像吧!它应该有翅膀、有流线的身材等等。
就是这个道理 —— 新知识的记忆需要与旧知识做关联,才能记得快、记得牢。学习的本质也是如此 —— 新知识的学习,就是旧知识的迁移。3. 新知识“应用”需要旧知识。
同理,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也不单单是只用一个新学的点去解决的,它需要结合旧的知识,结合旧的解题思路,才能把题做好。例如解一道计算离心力的物理题,它显然不能只用刚刚学完的离心力相关概念公式定理,也需要用到之前学过的圆周运动的对应知识,如角速度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等等。
既然从掌握知识的核心三要素 —— 理解、背熟、应用维度,都需要旧知识做支撑,就说明 —— 旧知识学不会,新知识肯定难学好。
所以当我们感觉新知识学得总是特别慢、特别难的时候,可能不是我们的学习方法、聪明程度的问题,而恰恰需要去反思的是 —— 是不是旧知识掌握得不够牢、是不是旧知识学完就忘了,没有及时去复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