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次孩子每次在去看牙医的时候不要哭闹和尖叫能有多好!
相信我,我也会有完全一样的想法。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这其实是违背孩子天性的?也许有人会说,孩子还小,没有是非观,我现在让他做的都是为他好,以后等他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我会让他自己做决定的。但事实上,国外心理学家林德西美林指出,“必须让儿童有机会在年幼时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等到他们完全有能力和自由作出决定的时候。”
每一次,孩子的听从都是一次对自我内心声音的压制。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懂事”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尊重”。但是,事实正好相反,被要求服从不会建立信任。我知道这也许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允许孩子质疑您的权威和要求,实际上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健康的一种信号。
心里特别想吃的东西,嘴上却说不要;心里特别喜欢的玩具,嘴上却说不买;心里很惧怕陌生环境,还是乖乖去上幼儿园;心里最讨厌的中药,却因为你说那个对身体好,一滴不剩的喝下。
想想他们懂事的原因,曾经有心理学家说过,“孩子的懂事来自于环境的压迫。”我觉得与其说是孩子对外界压力的被迫妥协,不如说是孩子为了获得“爱”的主动改变。
邻居家的女儿有一天妈妈批评她的时候,竟然去抱着大拖鞋拿给麻麻。这件事儿,邻居跟我说的时候我看到她眼睛红了,她说,当时自己完全不懂为什么会拿拖鞋给自己,甚至还因为女儿不听话更加生气。后来才明白原来糖糖每天都会在妈妈下班回家的时候为妈妈拿拖鞋,而妈妈则会表扬她或者亲亲她。在孩子的眼里就变成了给妈妈拿拖鞋,妈妈就会更爱自己。这种行为模式就造成了,看到妈妈生气,就会下意识的通过“拿拖鞋”这种行为来安慰妈妈。
你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要更加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