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167阅读
  • 0回复

孩子总爱拿别人东西怎么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常金燕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0
孩子总爱拿别人东西怎么办?





   爸爸妈妈知心团的朋友:
  大家好!
  我儿子现在已经上小学了,可总爱拿别人的东西。他从上幼儿园就有这个坏毛病,我们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这个坏毛病到现在都没有改掉。
  今天他又拿了别人的东西,还带回了家里。我问他:“你拿人家东西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说:“我就是喜欢,就想拿。”我问他知道这样不对吗,他说心里知道不对,但自己控制不住。
  我很烦恼,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多年,现在眼看着越来越严重了,我应该怎么办呢?
                                               一位焦虑的父亲
    孩子生活的环境中,是否有不良暗示?

许向南
  对于孩子来讲,其实本身是没有是非观的,他所认为的对和错来自于身边的大人和环境。这位父亲提到自己的孩子从很小就开始拿别人东西,而且多年改不过来,我觉得应该从孩子成长的环境上追根溯源,看看有没有什么人给了孩子不良的暗示?比如家里是否曾有人拿单位的东西回来用?是否有比较持续的公物私用?毕竟确实有一些人家,家里自用的纸、笔等物其实都是单位的东西。很多成年人习惯于这样,不觉得是问题,甚至还可能有自豪感,但对于幼年的孩子,会混淆他们对是非的判断,给他们“需要就可以拿”的不良心理暗示。
  如果家里有上述的情况,请家长一定要把相关的东西清出家里,同时借此机会和孩子谈一次话,诚恳地告诉孩子:大人原来那样做是不对的,以后再不会那样做了,要孩子和自己互相监督。            
              
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徐翠丽
  这件事情里面,最苦最难的是孩子——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想改但是改不掉的毛病,不断被家长批评教育甚至打骂,他的艰辛可想而知。
  孩子有冒险心理是难免的,他们可能会觉得“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多刺激、多好玩啊”,次数多了,自己也管不住自己了。作为家长,在对孩子的坏习惯痛心疾首的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帮他度过这段困难的时期。这种关爱应该包括更细微的关注和疼爱。
  此外,家长不能一说到那个毛病就怒发冲冠,即便是对有没有拿别人东西的质询,也要尽量用平和但认真的态度;如果孩子说没有,不妨问问“有没有想拿”“为什么想拿”“为什么忍住了”等问题,逐渐接近孩子的内心,让他觉得大人在尽量理解他,能够温暖和帮助他。只有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很温暖,他才会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毕竟,既能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态,又能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会不会是孩子寻求关注的一种手段?  

张湾湾
  孩子总犯错误,而且总犯同样的错误,会不会是孩子在寻求家长的关注?在一些父母亲都很忙碌的家庭,孩子有时会通过犯错误来使家长注意到自己。我觉得这位父亲需要认真分析孩子屡次犯这个错误的原因,去想一想孩子在家庭中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温暖和关怀。这有可能是问题的关键。          
  
不妨让孩子感受一次“丢东西”

王勃安
拿别人东西的感觉孩子已经体验过了,那么丢东西的感觉是不是也应该让孩子体验一次呢?
  居家生活总难免有小物件找不到的时候,比如一支钢笔、一个打火机或者其他东西,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把孩子放到丢东西的气氛中,发动孩子去找,翻抽屉、看犄角旮旯,猜测是否带到学校被同学或不认识的人不打招呼地“拿”走了,让他感受因为丢东西而产生的焦躁、猜忌、抱怨甚至愤怒。当全家因为丢了一个东西而搞得精疲力竭之后,就算当时不觉得,孩子应该也会有一点触动。
                                                        
那些被拿回家的东西都怎么处理了?

卡秋莎
  看完这位父亲的介绍,我感兴趣的是:这些年来被孩子拿回的别人的东西,都怎么处理了?
看起来这是个不搭边的问题,其实可能很关键。如果孩子拿一块别人的橡皮回家,家长批评教育过之后,这块橡皮并没有还给同学,而是从此“消失”了。那么家长也就成了孩子犯错误的帮凶,孩子其实并没有面临尴尬的场面,这为他下一次犯错留下伏笔。
  不管以前带回家的东西是消失了还是被家长送了回去,现在发现的孩子带回的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送回去。让孩子知道自己拿的,自己还要送回去;让孩子面对失主,他也将知道“送还”比“拿走”更难以面对。虽然孩子可能因此失去一些小伙伴,但对于他改正错误,锻炼全面的人格,是大有帮助的。
                                                        
这个时候最需要后果教育

席飘雨 
这位父亲提到孩子屡次“拿别人东西”,他对孩子“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我觉得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孩子会认为犯这种错误的后果就是被骂被打,他并不知道这种“拿别人东西”的真正恶果。孩子犯错误时也会有下意识的投入产出比的衡量,如果被打被骂的痛苦和风险不足以打消拿别人东西的念头,他就会继续犯这个错误。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犯这个错误已经好几年了,我建议这位父亲停止已经失去威慑力的“打骂教育”,用“后果教育”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拿别人东西”的严重后果,大家都是知道的,书报、电视上失足少年的例子可以用在“后果教育”中;如果有机会,甚至可以考虑参观少管所,给孩子一个强烈的刺激,让他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是时候请教心理医生了

王紫目
  对于一个已经几年都犯同样错误的孩子,有必要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孩子说:“我就是喜欢,就想拿。”可能正是一种心理问题的反映,家长越是打骂,这种心理问题就可能越严重。
  建议这位父亲尽早去听听心理医生的建议,当然最好带着孩子一起去,有些话孩子不愿意说给父母听,但能在心理医生的诱导下向医生倾诉出来。这样才能知道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才能找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正确方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