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拒绝作秀 教育我们是认真的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3843
阅读
0
回复
拒绝作秀 教育我们是认真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缔造辉煌
UID:7004
注册时间
2016-04-10
最后登录
2019-05-31
在线时间
47小时
发帖
400
搜Ta的帖子
精华
2
金币
364
烩面
319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三星会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1-19
以传统孝道为核心的感恩文化,千百年来已经是国人品性中最温润敦厚的部分。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友朋……为凡人善举而感动,因雪中送炭而温暖。
平心而论,学校设置感恩课程、开展感恩活动,自己给自己“做加法”,初心可嘉。学生在演讲活动中触及心弦,进而情绪失控,只要没有伤害孩子身心、没有群体负面效应,也不是什么坏事。这就像看了一本让人潸然泪下的小说,抑或观赏了一部让自己感同身受的电影,适度的情绪宣泄也属人之常情。在这个问题上,没必要对当事学校搞“有罪推定”,秉持宽容才好。
不过,话说回来,舆论对这场“感恩教育”冷眼旁观,怕是离不开两个原因:第一,无论何种教育,都不能悖逆教育规律。比如,形式上与商业保持距离,内容上不能哗众取宠。很遗憾,新闻中的这场感恩演讲未必经得起考量。且不谈讲师的“江湖口碑”,明码标价的演讲费到底是谁掏钱买单?
如果这个问题尚且暧昧难答,不妨看看下面的细节。在公开的演讲视频里,所谓的教育演讲家用激昂的语调教育孩子要学会忍受母亲发脾气,“情绪如果不发泄出来,我们的妈妈就会得精神病”。如此荒诞的逻辑,为了传达感恩母亲的价值诉求就口不择言,这究竟是培养孩子还是毒害孩子?
第二,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更应该走内化于心的路线,而不该以大吼大叫、花式“洗脑”来立竿见影。有些套路都是似曾相识的:弄一些常识都搞不清的鸡汤文,找几个煽情指数爆棚的情绪演讲者,玩一些拓展训练玩剩下的游戏……此类感恩教育看起来漂亮,也容易成为教育政绩的组成部分,但恰恰是最脆弱、最速朽的东西。从心理学来说,人多具有从众效应,集体场合中的突然感动,就像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论说的,大多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自然也是外化而难以长久的。
近几年,各地仪式感十足的感恩教育非常流行,老师台上激情表演,学生台下配合鼓掌。各个都被感动坏了,老师哭了,学生哭了,家长也哭了……但,好像哭了也就哭了。贩卖眼泪的表演式教育,说到底是教育功利化的现实表达。
“至德无声,当无图报之念;人伦有常,必有怀惠之心”。感恩这件事终究是道德内化的教育过程。一次健康的演讲固然有所裨益,然而细水长流的德行养成或许更重要。
请关注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http://www.yinlingyounao.com/bbs
中国右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