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8阅读
  • 0回复

怎么做家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毛文珠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2-07

[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谁最该教会孩子如何成为大人?家长,家庭,无疑是第一责任人。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有好的发展、有一个光明灿烂的前景。但为什么有的孩子的发展方向会与原先的设计背道而驰?
      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人,比单纯成为学习上的“超常”者更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检讨自己的儿童观,就是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是成功的?2018年,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北师大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取样,对全国近20万名四年级、八年级的孩子及其班主任开展调查。数据调查发现,四年级、八年级学生都认为家长最关注孩子的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四、八年级学生均感受到家长对成绩有较高的期望,45.9%的四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三名”,42.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十名”。
      这样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人父母的一片拳拳之心,“为人父母,必为其计深远”。但问题是,当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只剩下学习,当我们还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做到“超常”,这时我们的孩子就可能变得“不正常”。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多方面的成长需要,他们要找寻人生的意义、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他们有与人交往的需要,要在人生的多个方面证明自己“我能行”;他们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学习的机器,他们需要丰盈的生活,而不是“吃饭—学习—睡觉”这样简单生活的重复。而且孩子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当我们评价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只有“学习成绩”这个指标并且必须是班级甚至年级前多少名时,就让许许多多的孩子在还没有真正开始人生之前就把自己定义为“失败者”。

      今天我们怎么做家长?在孩子0~18岁的阶段,我们要为孩子未来的幸福奠基,让他们热爱生活,觉得活着真好;让他们有人的情感,对亲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恻隐之心;让他们有基本的生活感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抗挫折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人,比单纯成为一个学习上的“超常”者重要很多。
让孩子在大量日常非目的交流中了解规则和道理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家长每天与孩子的互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家庭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一些离异家庭的孩子,或爸爸妈妈工作太忙无暇顾及的孩子。同时,现实生活中,即使许多家长和孩子每天生活在一起,但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互动,同样达不到满足孩子成长需要的目的。
      价值观的传承、代际的传递都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不带任何目的性的互动中完成的。孩子在有温度的日常生活中、在抚养人的絮叨和叮咛中、在家人精心准备的一粥一饭中感受亲情,体味情感的意义和价值,理解现在与家人、将来与其他人建立起稳固联结的意义。孩子需要在大量日常非目的交流中了解规则和做人的起码道理。
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去教育欣赏尊重对其发展更有益
      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去教育、去欣赏和尊重,这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众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容易盲从于权威,不太自信,幸福感也较低。
      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首先要尊重孩子,跟孩子说话时要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不随意打断孩子,对孩子的话认真回应;当孩子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时,要允许孩子表达,允许孩子争辩;当孩子做错事时,要听孩子解释并向孩子说明理由,引导孩子主动承认错误,不含糊其辞或者找借口搪塞。
只有将孩子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孩子才能独立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才能尊重生命,才能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长成参天大树。


教育的路上,我们从未停止!加盟热线:400-0371-282  15803856648(魏老师)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http://www.yinlingyounao.com/bbs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