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大人而言,数学真得是一个很无趣的东西,学了老半天出社会还不是用不到。以前买东西结账,最少还要加减算一下,现在直接刷卡,哔一下就好。就连加减法也都快要用不到了,数学有什么重要呢?
数学不只是加减乘除的背诵,更要拥有数感。数学不好的孩子,常常可以计算出28-17=11。但是问他11的后面是多少,却又完全答不出来。数字对他来说,从来不是一个序列,常常连6都后面是7;10的前面是9都搞不懂,又如何能对数学有兴趣呢? 我们常常将数学跟计算混成一谈,所以老是要孩子背公式,因而产生这样的误解。相反地,数学更像是猜谜游戏,让孩子练习思考,培养出逻辑推理的能力。我们应该将数学重新定义,包含:数、量、图形空间、逻辑关系,这四种能力。

1. 唱数游戏:
带着孩子一起数1234.....10,让孩子熟悉唱数,自然而然地熟悉序列的概念。当可以数到10,再练习唱数到20或30。当孩子熟悉后,就可以开始练习倒数10........321。从游戏中孩子自然而然培养出数字序列的感觉。
2. 多少概念:
将小玩具、食物分成两堆,让孩子比较多少、轻重。借由比较的过程,让孩子熟悉多少的概念。只是爸妈要记得,对于四岁以前的孩子,只要比较高、比较长的,孩子都会觉得比较多。如果你使用的不同大小的容器时,往往会让孩子搞糊涂,千万要用一样大小的容器喔!
3. 一对一配对:
准备一个制冰盒,和相对数量的小串珠、小饼干,让孩子一格里面放一个。这是爸妈最常忽略的步骤,要数数之前一定要有一对一配对的概念,也就是一个物品只能数一次。不然要孩子数数时,一定会一团乱喔!
4. 数量概念:
带着孩子一起揉很多的小黏土球,来当作练习的小道具。要求孩子在数一个时,用手指压扁一个,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很快的学会数数,培养出数量概念。揉小黏土球的动作,同时可以促进孩子的手指灵巧度,也是非常好的练习喔!
5. 图形空间:
最好的道具就是「七巧板」,透过认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形状,培养出孩子基础的图形概念。在四到五岁时,就给孩子玩七巧板。透过实际操作中,自然而然学会空间形状的概念。

爸妈教的数学,并不需要使用课本,而是让融入生活里。让孩子在生活里学习、运用,甚至是解决问题,也就是在帮孩子培养数学能力喔!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中国右脑开发网http://www.yinlingyounao.com!
本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