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解锁幼儿探索的天性
阳光、泥土、花草、昆虫……自然是幼儿最广阔的早教课堂。在户外与自然接触,孩子不仅能锻炼感官、强健身体,更能在探索中激发好奇心与创造力,这种“从自然中学习”的能力,会成为他们成长中珍贵的财富。
春天带孩子去公园,不妨让他们摸摸刚发芽的柳条:“软软的,像小姑娘的辫子对不对?”闻闻迎春花的香味:“香香的,是春天的味道呢。”让孩子光着脚踩踩草地(确保安全),感受“草地的扎”与“水泥地的硬”的不同,这种“五感体验”比书本更能让孩子理解“质地”“气味”的概念。看到蚂蚁搬食物,别催着离开,和孩子一起蹲下来观察:“它们排队走,是不是在互相帮忙呀?”这种对自然现象的思考,是科学思维的萌芽。
夏天的雨后最适合“发现游戏”。小区里的水洼能映出天空,家长可以指着水洼说:“看,天上的云在水里呢!”让孩子伸手摸摸水洼,感受“水的流动”;路边的蜗牛慢慢爬,带着孩子数一数蜗牛壳上的“圈圈”,观察“蜗牛有几只脚”,这种“细致观察”的习惯,会让孩子更关注世界的细节。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落叶,比较枫叶的“五个角”和梧桐叶的“大手掌”,用落叶拼贴成“小金鱼”“小船”,让自然物变成创意的素材。
自然教育从不需要“刻意安排”,一片树叶、一只小虫、一阵风声,都是孩子探索的起点。当家长愿意陪着孩子“浪费时间”去观察、去触摸、去提问,自然就会用它最生动的方式,教会孩子热爱与思考。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https://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