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搭建幼儿认知的桥梁
绘本不是简单的“图画书”,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那些色彩明亮的画面、朗朗上口的文字,藏着语言启蒙、情感培养、逻辑认知的密码,能在亲子共读的温暖时光里,悄悄滋养孩子的成长。
0-2岁的孩子对“重复”格外敏感。《小熊宝宝》系列里,“吃饭”“洗澡”“拉臭臭”的日常场景反复出现,简单的句式像儿歌一样好记。家长读的时候,不妨指着图画里的小熊说:“小熊在洗手,宝宝也会洗手对不对?”这种“画面与生活的联结”,能帮孩子理解日常行为的意义,还能积累“洗手”“干净”等基础词汇。遇到书中的小动物,模仿它们的动作——学小兔蹦蹦、学小狗摇尾巴,孩子会在笑声中感知“动作与名称”的对应。
3-4岁的孩子开始对“情节”产生兴趣。《好饿的毛毛虫》里,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吃了不同的食物,最后变成蝴蝶。读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数:“毛毛虫吃了1个苹果,2个梨……”在情节中渗透数字概念;当毛毛虫肚子疼时,问问孩子:“为什么毛毛虫会疼呀?”引导他们思考“吃太多零食不好”,这种“故事里的道理”比说教更易被接受。还可以准备彩纸,和孩子一起“画毛毛虫”,把纸上的“毛毛虫”剪成一段段,拼贴成“蝴蝶”,让故事从书中延伸到动手游戏里。
绘本的魔力,在于它从不说“你要学什么”,而是用故事、画面和情感,让孩子在“喜欢”中自然吸收。当家长放下“教知识”的目的,单纯和孩子享受共读的快乐——指一指图画、学一学对话、聊一聊感受,绘本就成了连接孩子与世界的温柔桥梁。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https://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