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多少父母拼尽全力,把孩子养成了“废物”?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594
阅读
0
回复
多少父母拼尽全力,把孩子养成了“废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王香雪
UID:23274
注册时间
2020-07-13
最后登录
2025-04-29
在线时间
24小时
发帖
1499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1517
烩面
1491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引领讲师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5-30
1ONE“爸妈走了,我成了废物”
经典悬疑剧《消失的小孩》讲述了一个小孩消失在楼道里,警方通过抽丝剥茧揭露出这个单元里,几个家庭的真实生活。
其中魏晨饰演的袁午,是一个眼神空洞,瘦骨嶙峋的“优等生”,被网友称为“年度废物”。
他从小成绩就好,高考数学还考了满分,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优秀的背后,也有着巨大的空洞。父母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几乎所有的事情,母亲都会为他包办。
就连相亲的时候说什么,和谁结婚,结婚戒指是什么样的,都是妈妈说了算的。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叛逆,就是因为赌博输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爸爸妈妈带着他远离家乡,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仿佛新的地方,就能开启新的人生。
实际上,他的人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废掉了。
妈妈活着的时候,经常充满悲情地对他说“我要是走了,你可怎么办?”
妈走了之后,他还有爸啊!
袁午跟爸爸相依为命,他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也无法胜任任何工作。只能每天骗爸爸说自己出去上班了,实际上就是朝九晚五去打。
他和父亲的基本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退休金。
那天晚上,父亲充满悲情地对他说了那句“要是爸走了,你可怎么办”之后,也一觉睡了过去。
现在爸爸妈妈都走了,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了。
他不敢报警,害怕申报死亡后,就没有了爸爸的退休金。
偶然间发现了卫生间墙体是空的,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把父亲藏到墙里,然后制造出父亲还活着的假象。
故事的后面,还有一系列的曲折离奇。
这个看起来耸人听闻的故事,其实也只不过是我们生活的强化版。
父母奋力托举,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想要让孩子越来越好。没想到,却把孩子养成了巨婴。
那些外表看起来四肢发达,成绩优异,西装革履的成年人,内在却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2ONE“隐形废物”,并不罕见
也许你会说:父亲走了,他可以自己出去工作呀,送外卖、搬砖都可以啊!
可如果,他只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呢?
你让他去独立,你让他去自理,他做不到啊。
袁午的内心和人格,真的只有两三岁。
他从出生到父母离世,从来都没有与父母分离过。
父亲去世之后,他把父亲藏在家里,表面上是为了骗取退休金,实际上从心理层面,他是无法与父母分离。
他穿上父亲的衣服,戴上父亲的帽子,从象征层面意味着,他与父母融为一体了。
听起来很惊悚,更惊悚的是,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早在2005年豆瓣就有一个名为“家里蹲自救同盟”的讨论小组,里面有五万多人抱团自救。
《时代财经》采访了几位“啃老族”,他们的经历真实又扎心。
大一就退学的小苏已经啃老6年,她无法正常工作,也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对于父母的付出,她并没有很感恩,而是觉得“她不是为了负担我,我又花不了多少钱,她也是为了她自己。”
小苏认为自己有一些哲学天赋,在豆瓣上发表过一篇文字长文,思考也算有深度。可是当大家鼓励她从事相关思考、写作的自由职业时,她又说自己不想随波逐流。
24岁的小陈,在深圳打拼受挫后,选择回到家乡。
父母对她的决定是双手赞成,觉得女孩子早点回家结婚生子,稳定下来才好。为了表示支持,父母每个月给她5000块钱。
小陈说,“我可能有点坏,觉得他们就是想这样留住我,让我觉得家里好、外面差。”
但是小陈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对她很抠门,在广州上学一个月只有1000生活费,她必须出去才能养活自己。
这就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的传统模式:在你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实行经济制裁。在你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实行道德绑架。
又令人心疼,又令人心酸。
父母一边期待孩子飞黄腾达,一边怕孩子飞得太高。孩子一边嫌弃父母束缚,一边心安理得啃老。
3ONE无法长大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废的?
如果新闻中的例子,你也觉得不可思议,那就想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孩子工作后还跟父母要钱的?有没有毫无生气,每天打游戏的人?有没有好几天不洗碗,四肢发达不能自理的妈宝男?
那些无法长大的孩子,那些被称为“巨婴”、“妈宝”的成年人,并不是现在开始废的。
他们的人生,也许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空虚无力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自我认同。
他们会在“我是有能力的”和“我是无能的”之间,反复切换,反思试探。
正常的成长过程,是孩子带着全能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然后在外面的世界受挫,产生“我不行”的挫败感。
然后父母承接住孩子的无力,让孩子感受到力量,让孩子明白“做不好依然被爱”,让孩子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
在这个反复受挫,又反复被支撑的过程中,孩子完成自我认同,开始确认“我是有能力的”。
但是事实上,很多父母自身都是孱弱的,没有力量承接孩子的无力。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父母嫌孩子吃饭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就追着喂。他们本来“我能行”的念头被扑灭,变成了“我做不好”。
孩子八九岁的时候,父母嫌孩子作业写得不好,然后就吼着催孩子快点,他们本来觉得“这是我的事”,慢慢变成了“我的作业是给父母写的”。
孩子二十几岁的时候,父母觉得孩子工作选的不好,对象找的不行,就给他们选“合适”的。他们本来觉得“这是我的人生”,变成了“我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
在“我能”和“我不能”的试探中,孩子逐渐开始认同“我是不行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小苏,她嘴上说自己想要做与众不同的事,想要做一名深度思考者。
但是当她发现自己的写作天赋的时候,她又退却了。
一个人潜意识里觉得“我不行”时,任何天赋都将不再起作用。
4ONE爱孩子,到底有什么错?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看起来像老黄牛一样耕耘,实际上他们也是从中获益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还在追着喂饭。她会跟人抱怨自己多累,每天追着喂饭有多辛苦。
然后回到家,依然会追着孩子一口一口的喂。
这其实是一种骄傲的宣誓:没有我的话,孩子连吃饭的能力都没有。我为了孩子这么辛苦,我可真伟大啊!
父母对孩子高浓度的爱,其实是因为害怕自己不够好。
不管是包办,还是控制,本质上都是父母无法面对自己的“我不好”。他们制造出一个能力不足的孩子,虽然是很劳累,但是也是有利可图的。
其中的好处就是,他们享受着自己的伟大感,牺牲感,价值感。
他们潜意识里觉得:“我都这么辛苦了,谁还敢说我这个父母做得不合格?”
父母与孩子病态的共生关系,是互相喂养,互相消耗,互相获利。
孩子消耗着人生的自主性,吸食着父母的金钱和精力,承受着父母的所有情绪。父母消耗着时间金钱精力,享受着至高无上的道德感,拥有着永远忠诚的孩子。
病态共生的结果是,父母和孩子都很委屈:
孩子觉得父母皆祸害,父母毁了自己;父母觉得自己这么努力了,孩子为什么还不争气?
5ONE爱本无错,错在界限
父母和孩子的委屈,各有各的道理。
孩子并不是不爱父母,而是通过让自己无能的方式,满足父母的价值感,表达对父母的绝对忠诚。
父母也并不是不爱孩子,他们只不过是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他们只是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感。
不管是父母爱孩子,还是孩子爱父母,爱本身是没有错的。
爱虽无错,可是浓度过高的爱,是会伤人的。超过了一定程度后,爱的越多控制也就越多。
所谓“一定程度”,大概就是父母与子女的界限感。这个界限,我们很难用数字衡量,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也许最恰当的方法就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全部,而是把他当成最好的朋友,寄养在你家的孩子。
一个寄住在你家的孩子,你会怎么对待他,他做错事你会怎么跟他沟通,这个尺度也许就是恰当的。
至于你自己,你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寻找自己的价值,过好自己的人生。
舒适的关系是清爽的,痛苦的关系是黏糊的。
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觉得痛苦,那就是在提示你们:距离过近,请保持车距。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