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为什么养不出自律的孩子?你忽略了最关键 ..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671
阅读
0
回复
为什么养不出自律的孩子?你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卢灿
UID:23334
注册时间
2023-02-05
最后登录
2025-02-10
在线时间
50小时
发帖
625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952
烩面
625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引领讲师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如果问,什么样的孩子最让人羡慕?
那么,那些几乎不需要家长的反复提醒,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能做到自我负责的孩子绝对榜上有名。
这样的孩子,不需要父母总去催,总去问,也是到这种时刻,父母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那句:
“孩子大了就轻松了。”
有个懂得自我负责的孩子,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遗憾的是,在我们后台,父母最常抱怨的就是孩子各种不自觉的表现:不是作业本找不到了,就是玩手机、打游戏玩得废寝忘食,就连睡觉、吃饭这点小事也要反复地提醒,这些孩子需要大人拽着往前走,催一催才会动一动。
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非常消耗父母的能量,也成为育儿过程中最“心累”的一环。
很多父母不解,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做到自律,有的孩子却那么依赖大人?
“自律”一词,“自”在先,“律”在后。
也就是说,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建立自主意识是大前提。
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习惯,往往就在于少了自主感。
01
什么是自主感?
自主感是一种心理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L·德西和理查德·M·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论认为,所有人都有三个最基本的心理需要:
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归属需求。
其中,自主需求是激发孩子内在动机的第一个心理需要。
自主感是指孩子对事情开始有自己的选择和想法,希望对行动拥有实际的掌控感。
简而言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我可以自己做决定
我可以为自己负责[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color=rgba(0, 0, 0, 0.9)]
比如,在某天晚上,你为孩子精心挑选了一本书,想睡前一起读,你以为孩子肯定没有异议。
结果他却突然对你说:“我想读另外一本。”
这种对某件事的选择倾向,就是孩子自主的体现,哪怕他选的书没什么意思,他也成功地经历了掌控感和自主感,以后在读书这件事上,他的意愿也会更强,读书的兴趣也没有被破坏。
体验自主感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这会给他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生活中,孩子感受到自己有选择的余地,获得的自主感就会变多,在自我意识的主导下,主动去做一些事情。
长期自律的孩子,就需要这种自我意识驱动下的自发行动,而不是靠父母的管控。
提起孩子不自律,父母常常有苦难言。
我们固执地认为:因为孩子不自觉,大人才每天跟在后面又催又急的。孩子越是不自觉,我们管得越是密不透风。
事实上,孩子种种的被动表现是“果”,不是“因”,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被剥夺了主体性,才会表现出种种的不配合。
自主感消失了,自律也就消失了。
02
孩子的自主感是如何渐渐消失的?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提出的“课题分离”一词,课题分离本质是分清“别人的事”和“我的事”。
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很多孩子,没有自主感,也是因为他们的课题被某些外在力量模糊化了,比如唠叨、催促、包办、控制。
拿早上上学这件事来说,按时上学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但有时候,大人会主动地承担起原本属于孩子的责任。
他们一边不停地催促孩子刷牙洗脸,一边替孩子收拾书包、文具,孩子动作慢吞吞的时候,还会感到恼火。
整个过程,孩子都在被命令、被安排,没有自主状态。
时间久了,孩子也开始依赖大人的催促,很多事情,大人不说,他就不做,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本就是自己的责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呢?
早上按时起床、准备上学,是孩子的课题;
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孩子求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是父母的课题。
你只需要准备早餐,送孩子去学校,中途适时提醒,把该做的做完,剩下交由孩子。
自主感最重要的体现,那就是能自行做出选择,自己决定某些事情。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没有选择的余地,大人替他把路都铺好了,那么孩子的内在动机被削弱了,对生活的控制感也被剥夺了。
培养孩子自律性,早期确实需要来自父母的“他律”,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必须分离父母的课题和孩子的课题。
读到这,可能很多父母会说:“孩子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课题。”
确实,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不可避免的人生课题。
但大部分的父母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结果孩子也慢慢地不去承担本应该自己完成的责任。
鼓励孩子自立,帮助孩子自立,尊重孩子的自立渴望,抱着这种心态,我们才算是真的打开了自律之门。
03
培养孩子的自主感
需要父母后退一步
网上曾经有个话题:如何让孩子讨厌玩游戏?
有人就回答说:只要你天天逼着孩子玩就行了。
在这个设定中,大人对孩子课题的横加干涉,将孩子玩游戏的心理状态从“我要玩”变成了“要我玩”,内在动机瞬间变成了外在动机。
孩子受外部动机驱动时,自主程度也变成了最小。
总是被大人命令、安排的孩子,是学不会自律的。
不仅如此,这些自主感需求受到长期挫败的孩子,内心也饱受愤怒和痛苦。
要知道,一个人感到最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是没有选择的时候。
每个人都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孩子也是如此。
没有自由,就不会有自我控制。
所以在谈自我约束之前,我们要先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在具体事情上,有时候要学会后退一步。
只有当孩子具备自主感,经历了某些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瞬间,他们才会对相关事情担负起责任。
首先,我们要懂得邀请孩子参与到学习和生活的管理中来。
从最简单的穿衣、喝水、吃饭,到学习时间的管理,允许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对生活、学习的掌控感。
父母的这种邀请释放出来的信号是:
我信任你
。
在你的信任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他会意识到,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他们才会对生活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做事的自信心得到提升,也增强了对生活的掌控感,独立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
同时,少点控制与强迫,让孩子感到学习和生活有所选择。
有个年轻人曾经对我说,小时候第一次感受到责任感的时候,是妈妈对他说:
“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我觉得这件事你可以自己决定。”
这句话对他的冲击特别大,这是他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我”的力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开始关注自我的成长。
当我们放下了手中的权力,孩子也获得了自我管理的权力。
生活中的“选择感”很重要。
孩子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反抗我们,然而一旦体验到了选择感,抵触情绪就会少很多。
举个例子,当孩子不愿意上床睡觉时,你告诉他,可以选择看绘本或者讲故事,这样小小的改变,都能让孩子从抵抗到配合,这就是选择感的作用。
在很多事情上,孩子如果多了一分自主感和参与感,他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自由的,也会更乐意配合父母。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