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你以为自己给了孩子自由和民主,很可能那 ..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634
阅读
0
回复
你以为自己给了孩子自由和民主,很可能那只是控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卢灿
UID:23334
注册时间
2023-02-05
最后登录
2025-02-10
在线时间
50小时
发帖
625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952
烩面
625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引领讲师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8
前几日,去包子铺买早餐,一个妈妈对孩子说:“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孩子说:“要豆沙包和豆浆”。
旁边的妈妈开启了劝说模式:
“
哎呀,豆沙包很甜的,豆浆也是甜的,吃太多甜不好,买个肉包吧。”
孩子不说话了,最后这位妈妈在说了两三遍“吃太多甜的不好”后,给儿子买了肉包。
我想起一位来访者家长,对上初一的孩子说期末考试考好了,奖励一万块,孩子想怎么花都行。结果孩子考试真的考好了,家长却犯愁了,“钱要不要给孩子?”家长先给了一千,说剩下九千父母暂时代为保管。
然后家长看到孩子拿着这笔钱请几个同学去游戏城玩游戏,吃汉堡炸鸡。
家长又焦虑了,“把钱花在玩游戏,吃垃圾食品不行啊,剩下九千到底要不要给孩子?”
先抛开剩下的钱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这一问题,我们看到的是
这两位家长看似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其实孩子并没有真正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在网上发了以上两个故事,网友A回复:“非常真实。我爸妈全是这样的人,我爸以前经常问我去哪里吃饭,我说一个,他就否定一个,我就不懂这还问个屁,费什么口水。”
网友B留言:“父母征求意见前心里早有一个标准答案,然后来征求你意见,你得猜到这个标准答案来答才能被采纳并被接受,很累。所以,后来问我,
我都是说随便,然后我妈就会生气,我也会挨骂。
”
这类父母嘴里说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其实心里期待孩子以家长认为对的,好的方式去做选择,当出现不符合家长期待的行为时,就会唠叨、劝说、批评、打压孩子。
比如他们对孩子说随便买喜欢吃的食物,如果孩子买了他们认为的垃圾食品,他们就会唠叨或者批评孩子。
比如他们给孩子钱,说让孩子随便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如果孩子买了他们认为的不务正业的漫画书,他们就会不高兴
。
他们看似给你A和B两个选择,其实你只能选A,因为B是个错误选项。
可是,当你说他们控制时,他们却认为自己很民主,很尊重你。
这其实是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我做原生家庭疗愈的心理咨询时常常会听到类似的故事。
来访者优优说自己小时候,妈妈很喜欢带自己去商场买衣服,她嘴上说“你挑自己喜欢的买”,可是当她真的挑好自己喜欢的衣服后,妈妈总会各种评判她挑的衣服不好,比如颜色太花哨,样式不够淑女,面料质量很差,甚至会说得很难听,说她穿着自己选的衣服“像站街女”,把女儿说哭,说到她放弃自己的选择为止。
故事的最后,都是买了妈妈认为好,妈妈喜欢的衣服,而不是优优自己喜欢的衣服。每一次都是如此。为此母女两人没有少发生矛盾和争吵。
和妈妈一起买衣服的糟糕体验带来的后遗症是,优优上了大学离开家之后从不逛街或者逛商场买衣服,作为女性,她对好看衣服的兴趣似乎消失了,永远都是在网上随便买几件又宽又大的T恤和牛仔裤往身上一套就完了。
来访者嘉佳今年30岁,她的父母嘴上经常说的话是“我们让你自由恋爱,尊重你的自由选择,”可是从上大学至今8、9年,每次嘉佳准备谈恋爱的对象只要让父母知道了,父母都是不满意的,不是男方身高不够,就是家庭条件不好或者工作不行,然后各种劝说、干涉、闹情绪,导致嘉佳没法正常开始任何一段恋爱关系。
父母的做法给嘉佳的一种感觉,关于女儿的恋爱或者结婚对象,他们并不是真的在意女儿是不是喜欢,更在意父母自己喜不喜欢,满不满意。
在择偶上,因为持续体验被父母否定自己选择的感觉,也不想顺从父母的安排,优优渐渐丧失了对婚恋的兴趣,怨恨父母的同时,内心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认定自己这辈子不可能拥有幸福,开始封闭起自己的内心,决定不婚不育,不再去认识异性,也不再去谈恋爱。
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找对象找工作,这一类父母嘴上说着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其实给孩子的自由都是“伪自由”,背后还是控制。
可以理解这类父母对于放手,对于让孩子自由的内心不安,也可以理解父母可能这么做是真的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担忧孩子的判断不够好,影响未来的人生幸福。
但是如此教育带来的问题非常明显且严重。
不仅会造成亲子间的冲突,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还会造成亲子间的信任最后一点一点地被消耗殆尽,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觉得父母都是骗人,父母的话不可信。
以后再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父母商量和沟通。
更糟糕的是这种方式会把孩子的自主性和人生幸福感也一点一点地破坏掉。
孩子很可能会因此放弃自主选择权,不再积极做选择,进而放弃自己想要的人生。
像前文提到的优优对买漂亮衣服穿丧失兴趣也许还不算很糟糕,嘉佳怨恨父母,从不想顺从父母的一端走向了另一端,放弃了婚恋选择的自主权,决定不婚不育就实在令人心痛。
这类嘴上说给孩子自由,其实行控制之实的父母说得难听点就是虚伪,既想要落个民主父母的好名声,又要紧握和行使专制家长的权力,他们对孩子并没有平等的尊重,觉得欺骗孩子,伤害小孩子没有成本,而且对此还不自知。
既然这种给孩子“伪自由”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伤害那么大,那家长该怎么做呢?
1、家长要有自我认识,自我觉察,搞清楚自己可以给孩子的自由限度和边界在哪里。
现在虽然很多人都在倡导给孩子自由的教育理念,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也不是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叫给孩子自由,而是在一定规则和范围内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自由,如孩子所愿,而不是如家长所愿才叫真自由。
父母承认自己没法给孩子很大的自由并没有问题,重要的是真实和表里和言行的一致性。
与其骗孩子,不如一开始就表明没法给孩子无限的自由,和孩子说清楚自己的期待,父母可以接受界限是什么,而不是暗搓搓地期待和要求孩子自觉地做好自己心中所要的。父母不强制孩子,希望孩子自觉主动起来,这本就是个悖论。
2、不要随意对孩子夸海口,许承诺,更不要为了达到一时的目的用空头支票,虚假利益诱惑和欺骗孩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想着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未来人格和身心健康的影响。当父母对孩子许下承诺时要践行,说到做到,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心口如一,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3、和孩子真诚沟通,制定明确的规则,商定好细节,之后认真履约,共同执行。
比如考试考好了奖金一万,这个奖金可以用于哪些哪些消费,不可用于哪些哪些消费,做不到该怎么处理等。
做到以上三点,父母也许会发现给孩子真自由并不可怕,孩子并不会走上歪门邪道,而是成为一个懂得做选择,有自己想法,且自我负责的人。
-结尾-
请记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所谓育儿即育己。养育孩子的前提是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养育自己的前提也是认识自己,理解自己。身为父母,并不完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承认和接受自己有做不到的地方,也承认和接受孩子有做不到地方,彼此都会更真实和轻松。
清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前进的路上更轻松,成长得更好。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