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50阅读
  • 0回复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做好这6点,孩子想不出色都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9


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指出家庭教育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也就是说,教育路上,父母付出了什么,往往就会让孩子收获什么;家庭传递了什么,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家庭,是每个人从小成长的地方,也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根所在,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教育的土壤中,播撒的三观、性格、习惯、品行,将会在孩子的未来结出相应的果实。
今天,给大家分享6个新教育观,把握好养育孩子的黄金法则和有效期,值得所有父母细读和践行。


01关于家庭教育小学欠下“陪伴”的账,中学以后都得慢慢还
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
“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
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要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常听身边一些父母表示,孩子还小,给予他足够的物质条件,舒适的生活环境,每天看着他去学校上学就行。
至于教育这件事,在他们看来,只要交给学校和老师,就可以一劳永逸。
于是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那几年,当起了“甩手掌柜”,成为了家庭教育中的“局外人”。
殊不知,“陪伴”的账一旦欠下,就会留下难以弥补的漏洞,迟早会在孩子将来的人生中暴露出问题。
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性格、习惯、三观等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学以后人格就会逐渐塑造完成。
就像练字一样,唯有先把每一步笔画练好,基础打好了,字才能写的工整又漂亮。
老话说的很对:教育无法重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年龄段里,请用心陪伴在他们身边,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责任人”:
  • 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

在闲暇时间积极的和孩子交流最近发生的事情,无论趣事还是烦恼,都要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要敷衍,认真倾听,才能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听的有多仔细,孩子就有多安心。
  •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允许孩子犯错,杜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用合理正确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收获被尊重和信任的感觉,让他明白父母始终会为自己兜底。
永远不要因为一个孩子做错了题,就质疑他做错了人。
  • 立好规矩,指引方向:

管好孩子的言行举止,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引领他走向正确的道路。
你过度宠着孩子,可外人不会惯着;你管得好孩子,他以后的路才能更好走。




02



关于习惯培养哪有什么天生学霸,不过是日积月累的自律


今年高考结束后,江西学霸杨一鸣凭借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高考满分750分,他的总分726分,语文132分,英语144分,数学、理综成绩均为满分,让全网惊叹不已。
有人见状向杨一鸣的父母请教教育经验,他的母亲坦言:
“其实对孩子的成绩从来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是从小格外注重习惯的培养。”
平日里,母亲很重视杨一鸣在阅读方面的习惯养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会带着他去图书馆读书、学习。
正是因为有了扎实的知识积累,他在上高中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成绩,考到了理想的高分。
常人眼里轻松养成的学霸,其实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苦行僧般自律。
好习惯的力量,不仅影响着一个人当下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还决定着未来的人生方向。
那些你以为的优秀才能,往往都是厚积薄发、苦尽甘来才得到的结果。
孩子自律与否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才是本事。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一定要趁早培养孩子练就好习惯,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 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从早到晚,合理安排好吃饭、学习、休息娱乐、课外阅读等各项事情的时间点,如何过好一天,就会如何过完一生。
戒掉拖延症,不管做什么事情,尽量提前五分钟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

课余时间可以在课外书籍里,学习新的古诗词、历史典故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知识储备,加强词汇量的积累,还能提高认知水平,丰富写作素材。
让孩子明白,你读过的书,终有一天,会让你变成更强大的人;
  • 养成勤做家务的习惯:

教会孩子自己整理好房间,带着孩子参与家庭大扫除,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
人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承担起属于自己的家庭责任,才能更好的规划往后的人生。
就像威廉·詹姆士说的那样: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03







关于说话方式父母的嘴,就是孩子的路


心理学家马歇尔说:
“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的确如此。恶语伤人六月寒,从来不是一句假话。
很多时候,令父母和孩子之间渐行渐远,让教育出现危机的行为,通常正是一句随口说出的恶化。
听一位网友讲述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他期末考试没考好,带着忐忑的心情回到了家。
原本想和父母好好沟通,没想到,父亲一听到他的成绩,立马狠厉的对他说:“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怎么不去死?”
他家住在五楼,听到那句话,他瞬间感到万念俱灰,坐上了窗台,有一刻甚至都想随了父亲的那句话,幸好被冷风吹醒。
从那以后,他很少和父母说话,平时回到家都是闷着写作业,对父母再也亲近不起来。
有的父母总觉得,不过是说了一句孩子“不爱听”的话,怎么就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他们忽视的是,语言之伤,全是暗伤。
你以为没有看到伤口就不存在伤害,但孩子心里早已留下了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
所以在养育孩子时,请戒掉“刀子嘴”,学会这3个沟通方式:
  • 少一点埋怨,多一点表扬:

父母真诚的赞许,毫无保留的肯定,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关键,与其讲太多无用的大道理,不如试着说一些鼓励的话。
  • 停止一味地否定:

不管任何年龄段的人,在长期接受否定和打击后,都会变得一蹶不振。为人父母,一定要时常去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其积极暗示。
  • 避免居高临下,学会平等地沟通:

用平和的态度、平等的语气、适当的尺度和孩子多交流,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






04







关于青春期真正的富养,是养出一颗健康的心


教育学博士陈美玲,曾通过悉心的陪伴、耐心的教导,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大学学习,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说起教育孩子的心得,她讲到了三个教育观:
“①所谓教育,就是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②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还在只是父母的影子,你种下什么,就会在孩子身上收获什么;
③孩子并不是因为坚强就会独立,而是被好好爱过才会独立;孩子并不是因为可爱而被爱,而是因为被爱才变得可爱。”
教育过程中,有的父母却常常忘了这些尊重孩子的方式方法。
尤其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看着孩子越来越叛逆,总觉得他在跟自己“对着干”,矛盾越积越深。
事实上,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给他足够的尊重,正确的引导,适时的共情,如此才能避免矛盾升级。
学者张怡筠有句话说的很对:
“父母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富养孩子的内心,注意心理健康问题,父母应该做到这3点:
  •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做比较:

请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也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过度的比较,只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阴霾。
  • 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

青春期时,人的心理上常常会遭受各种冲击,容易情绪不稳定,也经常会将压力堆在心里。如果孩子突然变得郁郁寡欢,一定要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并引导孩子走出负面情绪的漩涡。
  • 懂得换位思考,给予理解和包容:

理解孩子的困难,接纳孩子的平凡,让孩子看到爱和希望,从而有更多勇气面对人生大大小小的变故和意外,如此才能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








05







关于言传身教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东晋名相谢安的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周围有不少达官贵人对此表示非常羡慕。
于是有人便去问谢安,到底如何养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芝兰玉树”。
谢安表示:“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又有人问他:“可平时好像也没见你教育过孩子?”
谢安解释道:“我是在用我的言行教育孩子。”
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父母遇事积极乐观,处理问题果断有力,孩子自然也会在学习上迎难而上,有条理有计划的应对学业。
父母处世格局够大,待人温和友善,孩子自然也会懂得感恩,一举一动有礼有节。
仔细想想,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修行的过程。
你想要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路上,做好孩子的镜子,生活中记得管理好自己这3个方面:
  • 管理好情绪:

父母的情绪,就是孩子的风水。父母的能量,就是孩子的生命力。
  • 管理好言行:

始终记住:垃圾堆里,养不出出色的孩子,你在家的样子,就是孩子成长的轨迹。
  • 管理好欲望:

减少看手机、刷视频的时间,陪伴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纪录片、一起锻炼身体等。做父母的对了,孩子慢慢就对了。[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






06



关于人生选择你的儿女,不只是你的儿女


很认同纪伯伦的一首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不管孩子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该陪伴的时候,陪伴孩子走过每一条路;在该放手的时候,也应该舍得放开羁绊。
不要随意操纵孩子的人生,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当孩子拥有热爱的事物时,只要不影响学习和生活,就不要过度干涉,应该站在身后给予支持;
当孩子树立好自己的梦想时,只要不是歪门邪道,就不要强行毁掉,应该给他前行的力量。
孩子终有长大的一天,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安上飞向远方的翅膀。
在适当的时候,在得体的退出,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养育孩子,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
愿所有父母都能肩负起该承担的责任,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奔赴美好的未来。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