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前一秒兴高采烈,风平浪静,下一秒暴风骤雨,天崩地裂。
怎么处理孩子的情绪,让很多父母伤透了脑筋。
这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讲道理吧,他根本听不进;不理不睬冷处理,孩子哭得更伤心;对孩子妥协吧,又怕惯坏了孩子。
其实,孩子发脾气,控制不好情绪,大多是父母不懂得引导。“堵”不如“疏”,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情绪的释放,才是缓和他们情绪的不二法门。
你家娃有没有这些情绪失控的时候:
看中某个玩具没给买,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抱着ipad看动画片,说Ta几句就闹情绪;
搭积木时遇到困难,就直接把零件摔地上;
在学校被同学抢了玩具,会抓狂甚至打人;
……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孩子为何会情绪失控?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情绪的英文是Emotion,有种解释是
Emotion= Energy in Motion,即情绪是流动的能量。
管理情绪,并非压制它,而是需要给予出口,让它流动起来。孩子对情绪的认识、表达,还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
他们大喊大叫、摔东西、发脾气,都是在用直接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而情绪本身,其实,是有轻重之分的。
如果把它比喻为一个情绪温度表,温度越高,等级也越高,情绪便越激烈。
不同的情绪等级,还有着不同的身体语言信号。
0-60度,属于轻度的情绪波动,例如不耐烦、说话没好气等;
60-90度,属于中度情绪,有比较明显的生气,会大喊大叫、扔东西、摔门、挑衅父母等;
90-100度,属于极度的情绪爆发,往往伴随着孩子竭斯底里的尖叫大哭、恶语毒言的诅咒,甚至拳脚相加的行为。
如果我们能比坏脾气早一步,及时察觉到孩子的情绪温度,在达到爆发区之前就积极介入。
那么,很多时候,也许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父母如何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儿童心理学者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过:“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正面管教》里有一个挺形象的理论,叫做“
掌心大脑”。
清晰又简单地演示了当情绪来临的时候,大脑是如何丧失理智的。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拳头,
大拇指是最可怕的情绪怪兽,另外四个指头是“大脑盖子”。
当我们平静时,大拇指放在手心里握成拳头,“大脑盖子”是合上的,情绪怪兽也就被关在里面。

而当我们发脾气,与人发生冲突时,情绪开关被触碰,
四个指头一张开就打开了“大脑盖子”,情绪怪兽瞬间上身。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不论对错,最好先给他一些安慰。
可以先蹲下来抱抱他,或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点儿支持。
孩子会从这样的身体接触,以及和你的肢体语言中感知到:“妈妈在乎我”。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但仅仅认同情绪还不够。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Ta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Ta困扰的事情。
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
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细数7个沟通案例养成孩子高情商 在孩子闹脾气时,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
下面这些不同的沟通、处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来看看吧。
1、当孩子发脾气扔东西时。错误做法:“不要再乱扔东西了!”
正确示范:“你扔这些玩具,我会以为你不喜欢和它们玩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越说什么我偏不要做什么。
不如换个角度来跟他们说话,告诉他们“你正在做什么,这个行为无法表达你想说的意思。”
2、当孩子生气动手打人时。错误做法:“你再打人试试!”
正确示范:“你生气、你愤怒都很正常,但是打人就不对了。”
我们要明确一点:情绪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表达方式。
打人、踢人这种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拿别的东西出气更不是解决愤怒最好的方式。
3、当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时。错误做法:“现在就给我去刷牙/吃饭/睡觉!”
正确示范:“你想要先给小兔子刷牙,还是先给自己刷牙?”
对孩子来说,发脾气是他们想要掌握主动权的方式之一,当他们想要独立就会发脾气。
这时候父母就要用一些小技巧,给孩子一个巧妙的选择:
不让他们选择做或者不做,而是选择什么时候做,或者以什么方式做。
4、当孩子听不进你的话时。错误做法:“跟你说那么多遍,你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正确示范:“我说一遍,然后你小小声地在我耳边重复一遍,这样我就知道你有没有听进去了。”
用不同的音量说话,孩子会因为很好玩记住这件事。
重复一遍,还能起到巩固的效果。越是大声地吼他们,他们越不容易听进去。
5、当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时。错误做法:“你这样很丢人。”
正确示范:“我们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决一下这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倍训斥孩子,事情发展可能会更糟糕。
将他们带走,找一个适合的地方解决这件事,既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也能有个更好的结局。
6、当孩子无理取闹时。错误做法:“你在无理取闹。”
正确示范:“你现在很难受,我们一起来面对。”
心理学家约翰·戈德曼在他的书《培养高情商的孩子》里分享了一个故事:
3岁的女儿因为妈妈顾着招待突然来访的客人,没时间和自己玩,就生气地在沙发上乱画。
发现后问她怎么回事,她拿着画笔就说:“我不太清楚。”
戈德曼很生气,他告诉女儿,自己很生气、很失望,因为她选择了撒谎。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理解孩子,而是一起清理了沙发上的痕迹,并告诉了她关于说实话的重要性。
最后,才和女儿讨论今天的情绪和行为。
约翰·戈德曼认为:“如果孩子和父母有着坚固的感情联结,当父母伤心、失望或生气时,孩子的心里会很难受,以至于他们愿意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
7、当孩子情绪崩溃大哭时。错误做法:“我数321,你给我停下来!”
正确示范:“如果绿色代表平静,黄色代表沮丧,红色代表生气。
我现在就是从黄色的房间走向红色的房间。你呢?你现在是在哪个房间,我们怎么走能回到绿色的房间?”
当我们生气时,身体会发生应激反应,让我们产生不安全感。父母除了陪着孩子,还需要给情绪一个可视的形象,让捉摸不定、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我们先满足了孩子们对于父母依赖的需要,才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品格。[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接纳和理解中,自信阳光,所向披靡。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