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家长的这5种行为,正在养出敏感、脆弱的“ ..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505
阅读
0
回复
家长的这5种行为,正在养出敏感、脆弱的“玻璃心”孩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卢灿
UID:23334
注册时间
2023-02-05
最后登录
2025-02-10
在线时间
50小时
发帖
625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952
烩面
625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引领讲师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不少家长都为孩子敏感、脆弱的“玻璃心”烦恼,担心这种特质会影响他的成长和人生发展。
家长的忧虑不无道理。
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如果心理过于脆弱,就很容易被这些困难打倒,无法发挥出自我的潜力。
生活中,孩子的“玻璃心”通常表现为:
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听不得批评,还没说几句就生气、哭闹;
心理脆弱,接受不了失败,玩游戏、参加比赛,只能赢不能输;
抗挫折能力低,惧怕挑战,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放弃,自我否定。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焦虑、抑郁、=这些字眼刺痛着家长的心,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孩子的“玻璃心”?
0
1
天生的性格特质
我们需要了解到,有一部分孩子的“玻璃心”是天性使然,属于“高敏感儿童”的一种性格特质。
美国精神分析学者伊莱恩•艾伦博士指出:
高敏感一族容易被外界环境刺激,放大自身感受,并且这是一种先天的个性,一群人中,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孩子都有相似情况。
他在《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一书中总结了高敏感儿童的四个特质:
(1) 深度处理
最明显的特征——「想太多」,即便是寻常不起眼的小事,也会比别人想得多,想得深,想得远,所以他们看起来总是更胆小、更慢热、更拘谨。
(2)过度反应
玻璃心、情绪化是他们的代名词。对任何一种情绪的感受都更强烈,容易兴奋过度、暴跳如雷或号啕大哭。
(3)高情绪反馈
多愁善感、同理心强,别人的一句评价、一个眼神,都可能在他心底刮起一阵飓风,引起情绪波动。
(4)细节敏感
细节控,善于察言观色,常能注意到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时常对某事某物有强迫症。
对于这类由于天生“高敏感”的性格特质而导致“玻璃心”的孩子,家长不用过度忧虑,
最重要的是用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发挥独特的性格优势。
他们对万事万物充满敏锐的感受力,情感细腻丰富,同理心强,有爱心,他们通常更加谨慎、深思熟虑,比同龄孩子成熟。
抚养这类孩子,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爱和耐心,对他们的情绪给予及时的关注和疏导,给他们多一些时间去适应环境,不催促、逼迫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0
2
除了天生如此,大部分“玻璃心”的孩子,是
后天错误的养育方式
造就的。而这,也正是需要家长重点关注的部分。
(1)过度表扬,孩子患上“表扬依赖症”
在许多家庭里,孩子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一言一行都能引起大人们的关注和称赞。
当赏识教育深入人心之后,家长们更是不吝给予孩子表扬,“聪明”、“真棒”、“真不错”常挂嘴边。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会习惯听好话,对自己的认知也会走入误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厉害的人。
这样一来,当他们听到说自己不好的话,就会难以接受,脆弱的自尊心很容易受伤。
曾听一位家长说,孩子大班的时候,有一次背了新书包上学,一个小朋友说了句“书包上的这个小女孩不好看”,孩子回家就气呼呼的,怪妈妈给她买了这个书包,并且再也不愿意背这个书包上学了。
表扬固然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夸大事实、过量的表扬也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依赖上表扬,听不到夸奖就没有动力做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边界。
当他走出家庭,在真实世界中探索,和更多的人接触,发现自己能力有限,并非父母所“吹捧”的那么好,就容易陷入自卑和沮丧的情绪中。
因此,家长在平时的养育中,要注意表扬的用法和用量,过犹不及。
表扬的内容也有讲究,最好少用“棒”、“厉害”这种简单、笼统的字眼,多用一些具体的语言来描述,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好。
其次,少夸孩子天赋型的特征,比如“漂亮”、“聪明”,多夸孩子努力、认真、坚强、勇敢等可以后天培养的品质;少夸结果,多看重过程。
这样的表扬,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塑造成长型思维,注重自己的努力和过程,不会对结果患得患失。
(2)经常朝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
有些家长情绪管理能力差,动不动就朝孩子发脾气、甩脸子、大吼大叫。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情绪决定着他整个世界的阴晴和温度。
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经常对孩子生气,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弃,对他人的情绪格外敏感。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对6岁前的孩子经常性的生气,会让孩子形成消极、负面的人格,变得自卑、内向、脆弱。
这样的孩子,通常表现得小心谨慎,生怕自己会惹别人不高兴,忧思过多,听不得重话,心理极其容易受伤。
为人父母,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而是要真正对孩子负责,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学会控制情绪,掌握科学的方法,多一点耐心去引导孩子,有话好好说,不要让弱小无助的孩子去承受自己的坏脾气,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3)打击式教育,孩子自我价值感低
大多数“玻璃心”孩子,本质上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自我价值感低。
因为从心底里不认可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以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影响,一遇到挫折、失败,就开始否定自己,想要退缩、放弃,缺少勇气和动力迎难而上。
而这种性格特点的形成,和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
在孩子成长早期,父母是离他们最近、相处最多的陪伴者、教育者,也是他们心中最信任和依赖的“重要他人”,
每个孩子都会通过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许多家长,对孩子要求高、标准严,总是一个劲地提醒孩子哪里还不好、不行,督促孩子变得更完美,对孩子缺少肯定和欣赏。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陷入“我不行”的负面情绪中,内心始终认为“我很差劲,我不配被爱”。
美国有一项研究显示:
12-13岁的青少年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那些从未或很少被父母视为“骄傲”的孩子,产生想法的概率会高出常人的5倍,尝试的概率则高出常人的7倍。
被爱、被肯定的底气,是孩子稳固的自信、强大的内心的来源,而这份底气,最初一定来自于父母。
家长“为孩子好”的心都能理解,希望孩子能够一直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但请不要忘记,孩子也需要你的认可和欣赏,让他能够确认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
在帮助孩子成长进步的同时,也请家长们看见眼前这个孩子,用接纳和欣赏的眼光看他,善于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孩子做得好、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父母的认可和欣赏,会帮助孩子形成积极思维,更自信乐观地前行。
(4)孩子承受的期望过高、压力太大
常听一些人说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一点小事就心理崩溃,沉溺在负面情绪中走不出来。
却忽视了,现在的孩子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和期待。
比起以前多子女家庭,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对父母加上几个老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他们把孩子看做两方家族的希望和未来。
孩子一方面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一方面也承受着过高的关注和期望,要考高分、上名校、上兴趣班,全面发展······
关注多了,控制、干预、包办也接踵而来,孩子的自由生长空间不足,精神压力其实很大。
当心里的那根弦崩得过紧,孩子便不敢放松,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大人们失望的神情,于是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脆弱的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但家长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过高的要求和期待,反而会成为一种压力和束缚,让孩子无法呼吸、自由生长。
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应结合实际,贴合孩子的实际能力或兴趣爱好,不要过度苛求孩子,拿孩子和别人盲目攀比。
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即便犯错、失败、表现不好的时候,也给他始终如一的关爱,一步一个脚印地陪孩子成长。
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才能“轻装上阵”,身心舒展、自由地做自己,不必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
(5)孩子经历太少,缺乏挫折体验
“玻璃心”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差,扛不住事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历得太少,缺乏挫折体验。
家长们无微不至地呵护、保护着孩子,舍不得孩子吃苦、吃亏,总是用已有的经验去指导孩子,不希望孩子走弯路。
比如,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给什么,见不得孩子难过;玩游戏故意输给孩子;对孩子的行为限制很多,怕他受伤······
所谓成长,离不开经历。孩子从切身的感受和实践中明白的道理,往往比家长传授的要深刻得多。
从各种经历中,孩子会产生思考、调整行为,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获得认知和人格上真正的成熟,磨练出强大、坚韧的内心。
而对于那些经历得少,很少体验到挫折的孩子,在旁人看来很小的小事,在他那里都是一件天大的事,没有能力承受。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说曾说:
“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对家长来说,
与其阻止孩子做“有风险”的事,保护他不被外界所伤,不如适当放手,让孩子经历真实的生活,体验大大小小的挫折。
在这个过程中,给他支持和鼓励,帮助他积极地看待挫折和失败,从中学习、锻炼能力,增强自信心。
经历得多了,经验丰富,孩子内心充满力量,面对各种问题时自然会更加从容、淡定。
想要培养一个自信坚强、内心强大的孩子,家长们务必要避免以上五种教育误区,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总而言之,
每个“玻璃心”孩子,都应该被温柔对待。爱和支持,是治愈孩子心灵的最好“药方”。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