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6阅读
  • 0回复

“恰到好处”的母爱,是什么样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0-06
很多妈妈说,“自从做了妈妈,就忘记了自己是谁。”
的确,有了孩子,最受影响,变化最大的人就是妈妈。
不仅仅是角色身份的变化,还有看不见的内心变化。生活也翻天覆地的变了样。
娇弱的女孩,慢慢变成了铁娘子。那个手机不离手的姑娘,已经孩子不离手了。那些精神抖擞熬夜的日子,变成了只要有时间就补觉……
而且妈妈是没有假期的,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全年无休,24小时待命。
我们常常期待,孩子会长成什么模样。却也会忧心,自己变成什么样的母亲,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犯错伤害孩子?
其实,“恰到好处”的母爱,就是你幸福的样子。
因为在爱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好好爱自己。
这样,孩子才能坦然、快乐地接受你的爱。
你快乐,孩子才快乐。
你开心,这个家,才开心。2 要有一个快乐的家,需要先有一个快乐的妈妈。
妈妈的表情,是孩子心情的晴雨表。而且情绪是会传染的。面对满面愁容的母亲,孩子的内心是不会平静安详的。他们会想着,是什么让妈妈不高兴了,是不是自己的缘故,妈妈会不会对自己发脾气?你会发现,自己越在乎的人,越能影响自己的情绪。所以,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
科学家斯蒂芬•格伦回忆自己的母亲时,提及了一件事。有一天,他试图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牛奶,取出后刚走出几步,就失手将牛奶瓶掉落在地上,顿时厨房里一片狼藉。他的母亲闻声而至,然而她没有发火,没有说教,更没有处罚他。她说:"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牛奶洒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反正已经洒在地上了,在我们收拾干净之前,你想玩一会儿吗?我想,玩牛奶说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他真的就玩起了牛奶。几分钟过后,他的母亲说:"牛奶是你洒在地上的,也应该由你来收拾干净。现在,我这儿有海绵、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么?"他选择了海绵。然后一起将地上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个经历给了他非常深刻的记忆。后来他回忆说,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明白了无须害怕犯错误,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
看到这个故事,真的为这个母亲点赞。一个恰到好处的妈妈,会宽容而耐心地对待犯错的孩子。而不会只是打击孩子,责骂孩子笨手笨脚。在养育小小鱼的过程中,我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时刻。遇到他犯了错,就急不可耐地想去纠正他。或者对他指指点点,责备他的不是。我知道我爱孩子,可我还是会伤害他。
蒙台梭利说:成人虽然非常热爱儿童,但在他的内心仍然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本能,总担心自己的安宁生活和财产被弄脏或打碎、被下一代破坏,所以会不自觉地阻拦儿童的活动,责罚孩子的纠缠或者过错,这种防御本能是一种缺乏理性和贪婪感的结合。
所以,我们常常责备孩子,并非孩子的错误。而仅仅是孩子激怒了我们而已。[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
3 做了妈妈,不要将自己跟孩子绑在了一起。过度的爱,只会让彼此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恰到好处的妈妈会懂得放手,得体的退出。在面临孩子分睡和入学这样的时刻。很多母亲就会心软,看到孩子哭闹,立马就心软了。甚至比孩子还要先落泪,紧紧抱着孩子不撒手。结果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以为分开就见不到了。记得小小鱼跟我们分睡,起初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鱼妈。她觉得孩子小,会踢被子。又觉得陪孩子的时间本来不多,看着看着就长大了,能不能多陪陪。我苦口婆心地劝说,最后还当狠心人拆散他们。因为孩子已经可以独立的时候,父母就要学会放开。当然,在孩子还在婴儿期时,我们要给予孩子亲密的肌肤接触和抱抱。在孩子(无论男孩女孩)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都是不过分的,特别对于男孩,因为他们跟成人对视的时间更短,父母要特别注意多抱男孩,让他们的肌肤得到触摸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可是孩子成长到大约2岁,就开始了独立的第一步。从这时开始,父母要有意识地给他创造适当的独立空间。比如让他们单独玩一会,不要去打扰。学会让他们更其他的亲属单独相处一段时间。这些都需要父母的支持,特别是妈妈要放下心,而不要时时刻刻都围着孩子。而到了3-5岁,孩子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他们的情绪迅速发展,脾气也会越来越大。妈妈不要过多压制孩子,而要多理解他们的情绪,学会接纳。否则可能会阻碍他内在自我的发展,破坏他一生的性格。当然,在妈妈退出的时候,爸爸的作用很大。能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让孩子有一个相对独立又安全的空间。能隔远一点感受自己的母亲,并且习惯这种分离的感觉。当分离的时候,内心还是满满的安全感,就不会那么粘着妈妈了。
4 好好爱自己,做一个精致的妈妈。很多妈妈觉得自己都做了妈妈,就可以随便穿。甚至穿着睡衣去接送孩子,也不梳洗就参加家长会。当然这样的随心所欲可以体现本真和自我。可是在公共场合毕竟不同于在家里。孩子们都看着呢。比如我每次去幼儿园接小小鱼。发现孩子们都会兴奋地叫唤,“某某的爸爸来啦!”、“某某的妈妈来啦!”然后孩子就会从教室里朝我们扑来。我没必要穿着时髦昂贵,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展示一个干净得体的形象。所以在出门前,我会换下自己的居家服,然后洗把脸,整理一下再出发。而且我觉得衣着得体,也是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因为我常常跟小小鱼说在公共场合,礼貌和干净得体的着装是对他人的尊重。所以自己就要先做好。
“成人的气质是由儿童期间的审美导致的,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而妈妈的精致得体,比爸爸们更重要。因为敏感而聪明的孩子们,也会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美丽的妈妈身上。孩子们不会去挣所谓的“面子”,可他们知道好看或者不好看。在孩子的心里,自己的妈妈都是最漂亮的,就好比在妈妈们心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可爱的。所以即使家务缠身,被琐事牵绊的妈妈们外出还是要好好梳妆打扮,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因为,孩子说你是最漂亮的妈妈,就好比老公说你很瘦不用减肥那样,有些话听着心里美美的,却别忘随时充电,做个元气满满的妈妈。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应该也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吧。穿着得体,是一种教养,让人觉得舒服。所以记得给自己买点好的,好好打扮打扮自己吧。
5 最后,将这首鱼爸写的小诗送给每一位妈妈:
妈妈,我做孩子的时间不长不经意就会长大可我知道,在你眼里我永远是你的孩子 妈妈,你做妈妈的时间很长很长那是一辈子一辈子都是我的妈妈在爱我的时候,请先爱自己
弗洛伊德说:"童年的经验影响人的一生。"而每个人的经验最初来自自己的母亲。婴儿时,妈妈用乳汁哺育孩子。而妈妈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好孩子,会成为妈妈的骄傲。而拥有一位好妈妈,又何尝不是孩子一生的骄傲呢!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