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千万不要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1162
阅读
0
回复
千万不要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邹春岩
UID:23322
注册时间
2022-03-17
最后登录
2025-06-29
在线时间
22小时
发帖
404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434
烩面
403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引领讲师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6-20
在该管教孩子的时候管孩子,孩子才能有规矩意识。
在该和孩子做朋友的时候做孩子的益友,才可以拉近亲子关系。
近年来,有一种育儿说法就是
“和孩子做朋友”
,强调的是生活中,父母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
父母要给孩子爱和自由以及自主活动的空间,这一点毋容置疑,但是父母真的适合和孩子做朋友吗?
1教育为先,有余力再做朋友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带孩子去报一些美术、舞蹈、钢琴、书法等试听课,听完之后十分民主地询问孩子:
“你喜欢这个课程吗?喜欢就给你报。”
朋友式的交谈,民主式的选择,当我们把报课的权力交给孩子决定的时候,也等于悄无声息地把责任推给了孩子。
等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想上的时候,大部分父母会说“当初也是你自己决定的”。接下来的剧情就是,父母和孩子围绕上课展开一次次混乱和争斗。
为人父母,首先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其次,才是和孩子成为朋友。
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要着急跟孩子做“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根本不具备衡量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对一些社会规则没有敬畏之心,你不约束孩子,他只会越来越无法无天。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指出,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哈佛大学有研究指出: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时期,可以用“潮湿的水泥期”来形容。
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因此,
6岁前若不给孩子立规矩,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所以,千万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2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这几年,“界限感”这个词越来越被重视。而在家里,却常常因为爱孩子,和孩子成为朋友而变得模糊。
《相处的艺术》中对于界限感是这样描述的:
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界限感,说白了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掌握适当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自由,互不干预。
这样的边界能帮助我们不随意“侵入”他人的领地,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不被打扰,有合适的边界感,亲子之间才能更好地相处。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因为他的内心一直停留在原始的依恋阶段,比如他有能力去做,他也不做,他觉得这都是父母的事。
孩子失去界限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缺乏界限感,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选择跟孩子做朋友。
然而,孩子的成长需要界限感。缺乏边界感,是很多痛苦关系的来源。
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界限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
如果孩子在6岁前没有养成界限,没有建立规则意识,生活中就会常常做出一些令父母头痛的事情。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
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的一场修养。它不是单纯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培养他的敬畏之心。
有敬畏之心的孩子比较容易遵守规则,将来走向社会拥有更强的自律与理智,也更容易成功。
所以,孩子6岁前,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权威,让孩子对你有敬畏之心。
孩子对父母的敬畏之心,不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害怕自己,而是要在孩子面前树立父母的威信。
父母的敬畏之心,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塑造。
教育孩子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尺度。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管教孩子的三条底线不能违背,即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有温度和原则的家庭,才能养出有敬畏之心的孩子。以下三条原则,供父母们参考:
1. 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规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碍于面子,或者急于让孩子安静下来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更多麻烦。
2. 有些责任,孩子必须自己担
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
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3. 爱可以无条件,但要讲原则
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建立规则的基础。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接受CNN采访时提到,他给出了他的育儿经验:定规矩,付出爱。
谈及教育两个女儿的“爸爸经”。
奥巴马说:“给孩子们无条件的爱。同时,给她们定下大方向和一些规矩。通常她们都会完成得非常棒。”
他曾制定了九条家规,内容并不复杂,但操作性强,而且极具意义,值得参考。
家规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家规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家规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家规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家规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家规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家规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家规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
家规9:不准追星。
父母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六条基本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刻骨铭心的影响。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育儿技巧最灵验,
那就是父母的言行!
如果你要跟孩子做朋友,那就做值得尊敬的良师益友。良师为先,益友其后。
并告诉孩子:我爱你,但我绝对不会纵容你。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