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这并不意味着无论什么需求都满足他,我们可以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多征求他的意见。比如:你是想先穿这只袜子还是那只袜子?你想用哪个颜色的蜡笔……
2改变提问的方式
如果问孩子,“你要不要戴口罩?"他很可能会回答“不要!”可以改成“你是自己戴口罩还是妈妈帮你戴?”这样的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意愿受到尊重,答案也都是我们想要的。”
3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的自己意愿,并及时给与回应。
4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收拾玩具、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等等,让他感觉到自己很有用。
5帮助孩子识别、处理情绪
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给情绪命名,并且引导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生气的时候不能打人,可以用语言说出来,或者用运动等方式发泄。
6接纳孩子的眼泪
当孩子哭闹时,试着去接纳孩子的眼泪,爱哭闹是孩子在现阶段的认知和心理模式下,正常的表现。不要觉得孩子哭闹就是不听话、跟大人作对,并因此对孩子发火。发火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很有可能让孩子哭得更厉害。
7不要被孩子的哭闹控制
如果我们因为孩子的哭闹就心软、让步,孩子发现通过哭闹能满足自己的意愿,会变本加厉。孩子很聪明,他们会不断试探大人的底线。
8尊重孩子的情绪
坚持原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我们要跟孩子共情,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受到了
尊重。孩子哭闹时最好不要跟他讲道理,这时候
他什么也听不进去,可以蹲下去抱住他,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因为……很伤心,你想哭就哭吧,妈妈陪着你。”让他先通过哭泣把情绪释放出来。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