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17阅读
  • 0回复

孩子爱抢东西怎么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明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2-22
父母会发现,孩子在某个阶段会喜欢抢别人的东西,他们总觉得别人手里的东西是好的,不但抢父母手里的东西,有时候还喜欢抢其他孩子手里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孩子正在玩一个玩具时,他玩够了就会扔掉,然后又拿起第二个玩具玩。这时父母把之前那个玩具捡起来,孩子看到了便会扔掉第二个玩具,又开始抢父母手里的玩具。如此反反复复,对孩子来说,好像只有别人手里的才是好的。
孩子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大概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感觉比较新鲜。毕竟孩子缺乏一些认知能力,看到别人手里的东西,心里觉得新鲜又好玩,从而忍不住想要自己抢过来。虽然他们内心并没有想要抢别人的东西,只是因为很喜欢,所以行为方面比较过激。
感到十分好奇。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总想认识周围新鲜的事物。在很多新鲜事情的引诱下,孩子们的好奇心渐渐被激发出来了。别人手里的东西,如果只能远远看着,完全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好奇。所以,为了仔细看一下,他们便会忍不住想要拿来自己研究一下。但孩子并不懂得如何与对方商量,让对方把东西拿给自己,所以他们就索性开始抢了。
强烈的占有欲。孩子的自我意识渐渐萌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东西都是自己的,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有区别的。出于自我意识的萌发,他们对很多东西想拿就拿,完全没有顾忌。换句话说,那些喜欢抢别人东西的孩子,通常有较强的占有欲。
父母看到孩子喜欢抢东西,会不自觉地认为孩子比较自私,长大后也会成为自私自利的人。但事实上,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就会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所以看到喜欢的就会拿走,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会霸占为己有。孩子因自我意识而抢东西,这是没有任何恶意的,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1.帮助孩子建立所有权的观念
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帮孩子建立所有权的观念,比如,当孩子想要别人手里的东西,父母可以强调:“这个玩具是东东的,你只能玩一下,不能带走,你玩一会儿要还给东东,你的玩具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东西的归属感,有所有权的概念。
2.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抢走他手里的东西,然后问他“你的东西被抢了会难过吗”,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再告诉孩子,如果他抢走了别人的东西,别人也会感到很难过。当孩子感受到被抢的负面情绪之后,他就会真正地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
3.及时肯定孩子这样的行为
当孩子尝试着去与人商量,父母需要及时肯定这样的行为。当孩子不是直接抢东西,而是友好地协商“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我有一个玩具,不如我们交换玩一下,你愿意吗”,父母需要及时肯定孩子这样的行为,他们才会意识到这样做是正确的。
4.让孩子懂得交换玩具
看到孩子喜欢抢别人的东西,会直接制止:“怎么能抢别人的东西呢?这是不好的行为。”其实,这样的话对孩子而言,他们并不太能接受。最好的引导,应该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比如“如果你喜欢他手里的东西,你应该先问一下他愿不愿意把东西借给你玩一下,或者你有好的东西跟他交换着玩”,让孩子知道如何与人友好协商,而不是直接抢东西。
5.好好保护孩子
当别人孩子的东西被抢时,父母不要强行把东西从自己孩子手里抢过来满足其他孩子。因为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导致自己变得越来越懦弱,慢慢就会形成优柔寡断、不敢反抗、不会拒绝的性格。这时父母应该好好保护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呵护。
6.最好的教育在第一次
当发现孩子第一次抢别人的东西时,父母就应该及时教育,这样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孩子不良的行为纠正过来,同时可以防止孩子在多次重复这种行为之后,养成根深蒂固的坏习惯。
7.引导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
孩子通常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别人玩,这是很正常的心理。所以,当其他的小朋友想玩他的某个东西时,父母不应该强制要求他谦让给别人。而是让孩子学会分享,引导他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比如“你把这个玩具借给他玩一下,以后他有了新玩具也会借给你玩的,这样你们就各自有两个玩具玩了”。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