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时候,要不要奖励孩子?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2187
阅读
0
回复
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时候,要不要奖励孩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刘明明
UID:23284
注册时间
2020-09-15
最后登录
2022-04-27
在线时间
83小时
发帖
41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423
烩面
417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三星会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2-13
为了让孩子成绩好、考高分,父母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这件事上可是费尽了心思,订计划、给承诺、用礼物刺激……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行呢?
孩子入学以后,父母往往会被迫面临一个问题: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时候,要不要奖励孩子?孩子学习缺乏动力的时候,给点奖励能不能刺激他更努力?如果可以,如何奖励才有效呢?
学习本身能带来报偿时,慎用奖励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趣。
这个实验表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所谓“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孩子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孩子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
不同年级的孩子,奖励策略大不同
当孩子对学习本身没大兴趣的时候,可以使用外部奖励刺激他们,但提供奖励的时候,不同年级的奖励策略要有所不同。
对低年级的孩子,运用即时奖励
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学习本来就是受外部动机驱动的,适当地给他们奖励一般都会有所帮助,但要注意奖励的方式,设定的强化物不能太远太不可及,比如,开学初告诉孩子,如果这学期大小考试都能进入前三名,期末放假后就带你去旅游。对那些动机原本就不太强的孩子来说,画这么远的饼有时候会令他因为难以即时看到好处而会渐渐失去努力的动力。
比较走心的做法是把强化物设置一个序列,比如,考试不管大小,每次能进入前三名就可以得到一个贴纸或其他东西,累计几个可以换一个喜欢的玩具或文具,换到几个玩具或文具后就可以赢得出去旅游的机会。这样的话,孩子的每一步努力都算数,持续的努力就不是那么难了。
对高年级的孩子,则要慎用奖励
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学习动机从外部转向内部的时候,“我要学”的觀念开始变得强烈。如果依然用奖励的方式刺激他们的学习,很容易妨碍他们内部动机的形成;尤其是孩子对学习活动本身就很有兴趣,或者刚学会某项技能,正迫不及待地去自发使用的时候,活动本身就可以给孩子带来内部报偿,不需要再奖励了,否则“德西效应”就会出现。
奖励孩子学习时的3个提醒
1.奖励要有价值导向
在可以奖励孩子的情况下,最好提供奖励时能明确表达奖励的价值导向,尤其是对努力和习惯的期望。例如,孩子数学小测验满分,妈妈在奖励孩子的时候,可以同时告诉孩子:“这次数学测验考得很好,这是你之前努力、认真复习的结果,这是好习惯,希望你以后也能继续保持。”
2.优先选择精神奖励
能用精神奖励的时候,就尽量少用物质奖励,因为包括表扬、陈列成果等在内的精神奖励有着物质奖励难以替代的价值,其一,精神奖励更容易明确价值导向,比如,孩子考好了,我们可以非常具体地反馈自己的赞赏,“这次考试挺难的,但你愿意认真准备,而且做完后还检查了一遍,妈妈真的很欣赏你的努力。”这样的语言里,就内含着我们的价值导向。其二,精神奖励的力量更持久,比如,把孩子的获奖作品陈列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就比吃一顿大餐、买个过段时间就玩腻了的玩具来得更有力量。
3.达成目标后逐渐弱化奖励
即使奖励的话,也要注意一旦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最好就要逐渐弱化奖励,降低奖励的频次,直至逐步撤除,以免让孩子的动机外化。比如,原本大考小考都奖励,慢慢地只奖励大考,再后来,偶尔奖励大考,直至逐步撤除外部奖励。
在要不要奖励孩子学习的这件事儿上,父母不必过于纠结,只要综合考虑学习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及孩子所处的年级这两大因素,提供奖励时又能注意方式,奖励就能发挥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