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关注孩子的感受是正能量培养的基础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2860
阅读
0
回复
关注孩子的感受是正能量培养的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刘明明
UID:23284
注册时间
2020-09-15
最后登录
2022-04-27
在线时间
83小时
发帖
41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423
烩面
417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三星会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1-07
如果深度挖掘就会发现,父母之所以做不到及时回应、及时满足及信任和鼓励孩子,是因为没有看到孩子的感受能力。当孩子与父母互动时,父母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感受,而是孩子的对错或者自己的看法、感受、判断等。所以,父母第一时间想到和做到的不是接纳、回应孩子的感受,而是漠视、评判、批评和指责孩子的行为。
孩子哭得死去活来,妈妈不安慰,不拥抱,在一旁冷眼旁观,心里想:“等你哭够了再说。”
在这里,父母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感受,而是孩子的对错——总是哭闹是不对的,以及自己的感受——你一直哭闹让我心烦。所以我要用冷漠、无视来迫使你停止哭泣。
孩子做了一个手工,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去看,妈妈一把甩开孩子的手:“没看到我正忙着吗?有空再说!”
在这里,父母关注的不是孩子想与自己分享的喜悦心情,而是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
孩子画了一幅画,高兴地请妈妈欣赏,妈妈一眼看到孩子脏脏的小手:“还不快去洗手!”
在这里,父母依然忽略了孩子想与自己分享的心情,而只注意到了自己关心的内容“孩子的手脏”,同时又对孩子作了评判:你画画得怎么样不重要,手脏就不是好孩子。
“妈妈,诺诺姐姐去学跳舞了,我也想学跳舞。”“你怎么能跟人家诺诺比,人家长得漂亮,身材好,腿又长,天生就是跳舞的胚子。可你呢,胖乎乎的,小短腿,皮肤又黑,你去跳舞,能好看吗?”
在这里,父母更是看不到孩子想要学习一种新本事的积极心态,而是直接对孩子进行评判和否定。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不胜枚举。忽视孩子的感受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我”没有被看到,一个真实的我在爸爸妈妈面前,却没有被看到。由此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失落、沮丧、难过的情绪,长此下去,更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虚无”感:自我总是不被看到,所以渐渐失去。
这种感受,成人也体会过。当自己跟某人分享或诉说时,对方完全不关心自己的感受,而是立刻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进行评判,或者就他关注的内容发表意见,这会让自己的心情立刻变得沮丧,觉得自己真是找错人了,怎么会找他诉说。如果对方总是这样对自己,自己就会觉得在他面前缺乏存在感,于是就会疏远这个人,转而从其他人那里寻找存在感。但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孩子互动的对象只有父母,且又非常信赖父母,如果父母总是忽视自己的感受,孩子就会把父母对自己的回应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于是,一个缺乏存在感、不自信的孩子就这么诞生了。
所以,看不到孩子的感受、喜欢评判孩子的父母就会制造一个内心弱小的孩子。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