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如何提高孩子日常对挫折和失败的免疫能力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2726
阅读
0
回复
如何提高孩子日常对挫折和失败的免疫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刘明明
UID:23284
注册时间
2020-09-15
最后登录
2022-04-27
在线时间
83小时
发帖
41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423
烩面
417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三星会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一个失败或犯错经验太少的孩子,会过度放大失败的恐惧。因为他们以为,失败就会让他一无所有,就没有人会喜欢自己,却无法体会,跌倒只要再站起来,拍拍脚上的尘土,又可以继续往前走。
面对失败与犯错的两个层面
让孩子有机会去体会到如何面对失败与犯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面对失败与犯错”有两个层面:
第一是接受现实。“对,我现在就是犯错了、失败了,这就是现况。”
第二是承担责任。“我这次考差了,所以我愿意多花一些心力,下一次更努力一些;这次我不小心生气骂了人,我愿意去道歉、试着修复关系。”
当孩子真的能够靠自己的力量,面对挫折、承担责任、克服困难时,他便会在这个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体会到“我是一个能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人”,并且在面对逆境时,能够建构自己重要且强大的自信心。
愿意面对与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花力气去修复、重新来过,其实需要勇气。这个勇气,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自己面对失败但没有被打垮的过程中体会到的。
这个所谓的面对犯错,并不需要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例如:
不小心打翻水,可以让孩子自己拿抹布擦干净。
自己弄乱的玩具,可以自己整理。
不小心在玩闹时打了妹妹,在冷静下来之后,自愿地去跟妹妹道歉、修复关系。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可以把“承担责任”变成“解决问题”。例如当孩子把牛奶打翻,最好的逻辑后果就是自己学习把打翻的牛奶清理干净;打破了邻居的玻璃,就学会跟主人道歉。
然而,大多数的父母都太快介入:
在打翻水的时候,一边责骂一边帮忙孩子把水擦干净。
一边提醒孩子要收拾玩具,一方面又帮忙整理。
或是在手足吵架的时候,马上跳进去当仲裁者。
这些都让孩子没有机会去练习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让孩子没有机会去感受到自己其实是有能力、有勇气去修复自己所犯下的这些错误。
给孩子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或错误,不是做太少,而是做太多。
父母需要去“维护”,甚至“创造”让孩子可以犯错的空间,并且给孩子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
举例来说,当你给孩子一个礼拜100元的零用钱,孩子会想在拿到零用钱的第一天,全部拿去买零食。这时,父母虽然可以“提醒”孩子怎么用钱,但最后仍须“尊重”孩子怎么花钱。如果最后孩子仍旧决定这样做,父母要维护一个空间,去让孩子体会把所有零钱都花完的后果。而不急着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处理或存钱。
我在网络上看过一段外国影片。影片中有一个头大身体小,大概四五岁的小孩,把脖子卡在栏杆的缝隙中出不来。而身边的大人,虽然担心,但因为没有立即性危险,所以也在旁边稳定地陪伴着这个孩子,并一起思考着“该怎么办呢?”
过程中,这位卡在栏杆缝隙的小孩,有一点不安,但是因为身边的大人没有太过慌乱,所以他也很努力地想着怎么让自己逃脱困境。原本这位孩子试着把头往身体的方向抽出来,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到解决方案:他反其道而行,让身体往头的方向推挤,然后侧身穿过栏杆钻出来!
当他“自己”找到这个解决方案的时候,所有人都欢欣鼓舞!而孩子也为自己想到解决办法而非常开心!
我认为,这个孩子能够脱困,比起他的聪明,更重要的是他的冷静,让自己能不慌不忙地面对这个困境。而这种冷静的态度,我相信有绝大部分,是从他的家人的“相信”“稳定的陪伴”而来的。
因此,让孩子有机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呢?
1.判断孩子是否有能力面对困境
首先,要先判断孩子是否有能力面对困境。
绝大多数的情况,孩子不是真的没有能力面对自己目前的困境,而是父母往往帮孩子做太多,孩子也习惯依赖父母。或是孩子自己也塑造出一个信念:除非爸妈帮我,否则我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
也就是说,孩子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面对问题,但实际上自己却是做得到的。
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真的没有能力,或者急需要大人的帮忙。例如有一些学习障碍的孩子,其实真的需要一些特教的资源。但我看到有些父母,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是需要被帮忙的,因为他们还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劣人一等,而使孩子极有可能在这样的过程中被牺牲。
此时,父母需要面对的功课是:承认孩子需要帮助,并且给予适当的协助,而非硬撑。
2.告诉孩子你对他的信任
我常常跟孩子说:“你是一个有想法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想想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然后我会倾听孩子的答案。
很有趣的是,当你把孩子当成孩子,他就会是孩子。当你把孩子当成是一个懂得独立思考的问题解决者,他们就会给你很多、很棒的答案。
3.用启发式问句,帮孩子拆解成小步骤,培养解决能力
也有很多状况其实是“孩子是有能力的,但缺乏方法与引导”。此时父母可以帮孩子铺路、把事情拆解成小步骤,细腻地引导孩子去完成,这也是在教育心理学里提到的“鹰架式的学习”。
举例来说,对一个常常玩闹到忘记刷牙洗脸、准备上床睡觉的孩子,父母可以问:“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怎么样可以在10点之前,刷牙洗脸、躺在床上?”只要父母愿意相信孩子,并把“为自己的问题想办法”的权力还给孩子时,通常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给父母一个出乎意料的满意答案。
但对有些孩子而言,思考并没有那么完整或精细时,可能会说出一个不够具体、有用的方法,例如:“那就快一点刷就好!”
此时父母可以帮忙再拆解得细腻一点:“睡觉前,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刷牙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呢?”“所以我们需要多久前就开始准备呢?”“我们可以先做哪一件事情呢?”等等这种启发式问句,让孩子自己回答。
父母的角色与功能,不是当指挥官,而是当军师或引路人。
顺带一提,启发式问句的重点是“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自己想出答案,而非“包着答案的问题”。有的父母会说:“你是不是应该要早点去睡觉?”“你是不是要当一个乖乖听话、早点刷牙的好小孩?”等这些看起来一样是“问句”,但却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命令式话语而已。
使用“启发式问句”的注意事项
同样地,通过“启发式问句”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以下三个重要概念:
1.不要用问句的糖衣,“包装”着父母的答案
当孩子遇到纠纷时,很多父母会说:“为什么你们两个又吵架了?现在该怎么办?”这样的问法,其实在态度与立场上,仍旧是指责。孩子非常敏锐,一定能够感觉到父母的意图。
因此使用启发式问句的重点在于,父母应以“尊重”的态度,“协助”孩子思考出自己的解决方式。要记得,父母只是一个协助者、催化者,而不是最后的决定者。
2.不要求孩子“完美”的答案
只要孩子能够想出“可以尝试看看”的方案,就比原本的“没有答案”,或是“只听从父母给的答案”要来得好上太多了。而且对孩子来说,就是非常大的进步。
所以父母当下千万不要急着否定他,或是急着提供心目中理想的方案,甚至不要怕孩子会因这个不成熟的方案而受伤。父母只要简单地回答:“你可以试试看。”因为,当孩子尝试得不顺利的时候,他便会再进行下一次的脑力激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
3.父母仍旧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
孩子有时会提出一些比较不切实际的方案,有可能是思考不够成熟,也有可能是孩子想要故意测试父母的底线。父母既然是一位在旁观察的协助者,就不要插手,只要思考一件事:孩子是否能够承担起这个后果?并依照孩子的年龄当作准则来判断,心里就会有个大概的底线了。
同时在这过程中,父母仍旧拥有表达自我意见的空间。爸妈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爸爸听到你要……,我很欣赏你是一个有能力可以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的人,但爸爸也有一些担心,你愿意听听看吗?”如果父母的态度和善,又没有累积太多过去的亲子冲突、关系不是太紧张的话,孩子多半愿意听父母怎么说。
父母接着就可以说:“我很担心你……但最后该怎么做,你来决定。”通过“讯息”的表达,再加上最后的“你来决定”,不断地表达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以及把选择以及选择后的责任交给孩子。孩子会有一种被尊重、被相信的感觉,且因为自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反而会更加小心,并为自己做出更好的决定。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