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60阅读
  • 0回复

孩子爱问为什么,该怎么回答才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明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工具​‍‌‍​‍‌‍‌‍​‍​‍‌‍​‍‌‍​‍​‍‌‍​‍‌​‍​‍​‍‌‍​‍​‍​‍‌‍‌‍‌‍‌‍​‍‌‍​‍​​‍​‍​‍​‍​‍​‍​‍‌‍​‍‌‍​‍‌‍‌‍‌‍​。而对于牙牙学语的孩子而言,那些看似幼稚、好笑,甚至是奇奇怪怪的问题却恰恰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表达自己情感的开始,也是他们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桥梁​‍‌‍​‍‌‍‌‍​‍​‍‌‍​‍‌‍​‍​‍‌‍​‍‌​‍​‍​‍‌‍​‍​‍​‍‌‍‌‍‌‍‌‍​‍‌‍​‍​​‍​‍​‍​‍​‍​‍​‍‌‍​‍‌‍​‍‌‍‌‍‌‍​。美国教育家塞德兹认为,父母讨厌孩子问问题,是种愚蠢的做法​‍‌‍​‍‌‍‌‍​‍​‍‌‍​‍‌‍​‍​‍‌‍​‍‌​‍​‍​‍‌‍​‍​‍​‍‌‍‌‍‌‍‌‍​‍‌‍​‍​​‍​‍​‍​‍​‍​‍​‍‌‍​‍‌‍​‍‌‍‌‍‌‍​。这种做法也许能够换来片刻的宁静,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会抹杀孩子最可贵的探索精神。但如果把握得当,会使孩子们谈话兴趣高昂,并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能够进一步贴近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距离。
1.怎么应付喋喋不休的“问题大王”
幸好这是一个及时醒悟过来的父亲。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提问可不是一种好方法。也许你的这一举动能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但是很有可能带来的恶果就是孩子将畏惧提问,因为你粗暴的态度让他觉得自己犯了错,从而令他收起了好奇心。对大人而言,理所当然的答案对孩子完全没有说服力。而且对于喋喋不休问问题的孩子来说,不停地回答他的问题只会鼓励他继续问更多的问题。幸而父亲及时转变了处理问题的方式,他不仅仅局限于给孩子的问题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尝试帮助孩子通过别的途径,例如书本,去得到问题的答案,找到一种科学的获得知识的方法。
2.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问
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而言,已经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看到婴儿受到大家的娇宠,十分羡慕,希望也受到同等的待遇,因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对孩子说:“你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而是要先弄清楚孩子提问的原因,然后接受孩子的感觉再来回答。妈妈处理得就很好,她没有责备孩子提出这样奇怪的问题,而是先了解孩子提问的原因,再通过一个巧妙的答案告诉孩子,还有很多乐趣是婴儿无法享受到的。这样就有效地让孩子摆脱了想要成为婴儿的想法,并迅速从失落感里走了出来。


3.换一种方式表述答案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孩子特有的拟人化思维所引发的问题。妈妈的回答非常好。让一个年幼的还不足以自律的孩子接受每日的口腔清洁是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而且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跟他解释蛀牙其实并不是由蛀虫造成,而是由于牙齿表面黏附的牙菌膜中的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素,导致珐琅质的矿物质流失而造成的,无疑是太深奥和难以接受了​‍‌‍​‍‌‍‌‍​‍​‍‌‍​‍‌‍​‍​‍‌‍​‍‌​‍​‍​‍‌‍​‍​‍​‍‌‍‌‍‌‍‌‍​‍‌‍​‍​​‍​‍​‍​‍​‍​‍​‍‌‍​‍‌‍​‍‌‍‌‍‌‍​。妈妈很聪明,巧妙地抓住孩子提出问题的机会,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回答问题,水到渠成地让孩子明白了生活中的健康常识,并且愿意坚持下去。
4.不要回避孩子的问题
几乎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回避孩子的问题。除了忙的情形以外,像是不容易回答或困难的问题,还有他人在场时不好回答的问题等,大都会采取这种态度。但事实上,回避问题不但不能让孩子停止发问,反而会增加他们心中的疑惑。例一中的母亲在孩子有想和自己的父亲结婚的念头时,没有予以否定,而是对孩子的愿望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认同。对于孩子,没有必要一味纠缠在“不能和自己的爸爸结婚”这个问题上。孩子非常喜欢父亲,即表示亲子关系良好。同时,借此也可以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而例二中的父亲虽然觉得尴尬,但是仍然没有回避孩子的问题,而是把问题的重心转移到强调对方的努力上来,并且在说明的时候,带有真诚的善意和敬意,不但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并且给孩子上了很好的一课,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5.学会反问孩子
诚实地回答孩子所问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过,孩子的这种想法令人担心:“凡事都问爸爸、妈妈,他们都会教我,这样就好了。”有疑问时,自己先想一想,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因此,父母不要经常都进行单向的回答,有时候也要试着反问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想。在问孩子的时候,也可以确认孩子智力的发展程度。借此机会进行说明并加以适当的补充或删减,孩子会更加容易了解。因为妈妈的反问,使孩子有思考的机会,因而有这么好的回答。这时,再加上妈妈的赞扬,更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6.坦率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
在孩子提出与性有关的问题时,有的父母就开始提心吊胆起来,甚至摆出成人的架子用“这样的问题孩子不要问,长大了你就知道了”之类的言辞制止孩子继续发问。但是,与青春期的少年不同,对于正值发问期的孩子来说,摆出这样的架势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时,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给出孩子能够接受的答案;第二,不要给予孩子在成长时期无法接受的性意识;第三,不要让孩子在以后有受骗的感觉。
就好像妈妈把怀孕的过程说成“用魔法把孩子放进妈妈肚子里”,把医生说成娃娃的保护者,既大致说明了孩子出生的过程,又使表述的言辞听起来美丽而有趣,让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7.解答了问题后,再带孩子观察实物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与其用语言来说明,不如让孩子观察实物更容易理解。因为受到父母的激励,孩子就会有不断发问的意愿。让孩子经常看到实物,就会不断地引发孩子问出和实物有关的问题来。所以让孩子有新的体验是非常必要的。妈妈在解答了女儿的问题后,专程带女儿到动物园去观察真正的变色龙,可以加深孩子对知识的印象。在经过实际观察后,孩子发现了新的问题。孩子本来是在关心变色龙的颜色,妈妈则趁机扩展问题,非常认真地做各种回答,孩子就会对于妈妈的诚意产生好感。此外,很可能会一再地提出问题,而产生继续发问的意愿。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