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04阅读
  • 0回复

如何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建立秩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明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9
三岁半的甜甜正值秩序敏感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她就像有强迫症一样,每次都把自己玩过的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有一次,因为甜甜着急吃饭,所以妈妈负责帮助甜甜收拾玩具。然而,甜甜吃完饭后看到妈妈收拾的玩具,觉得很不满意。她生气地把玩具都打乱,然后自己再慢慢地收拾。
正在一旁看着甜甜的姥姥对此很不理解,说:“甜甜,你怎么就跟有强迫症一样,妈妈已经把玩具收拾好了,你干嘛还要再收拾一遍。”甜甜听到姥姥说她,有些生气,当即对着姥姥发脾气:“妈妈收拾什么,收拾屁呀,屁呀,你别说我!”原来,甜甜最近学会了以“屁”骂人,每当觉得不高兴的时候,就总是屁呀屁呀地骂人,常常惹得家里人都欢笑不已。妈妈听到甜甜生气,当即向姥姥解释:“妈,你别管她,让她收拾去吧。她正处于秩序敏感期,还记得上次去学校走错路大喊大叫的事情吗?那就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对于玩过的玩具,必须收拾好,还必须放到原来的地方去。让她按照自己的规律去收拾吧!”姥姥恍然大悟:“我说她最近有强迫症的表现呢,原来都是秩序闹的呀!”听了姥姥的话,妈妈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在这个事例中,甜甜的表现就是秩序敏感期的典型表现。在秩序敏感期,孩子们往往表现出一种偏执,从来不愿意打破自己内心的秩序,而且在安排外界各种事物的时候,也会遵循内心的秩序去做。孩子为何会有秩序敏感期呢?众所周知,在妈妈温暖的子宫里,胎儿生存的环境一片黑暗,而且因为生存的空间有限,所以孩子往往不能自由地活动。自从降临人世之后,孩子就从黑暗局促的环境中,进入一个广阔光明的世界。这个世界,和妈妈的子宫截然不同。妈妈的子宫就是胎儿的房子,而新生儿在面对一个巨大精彩的世界之后,才开始对环境的认知,因而他们情不自禁想要控制周围的环境。正是在这种控制欲的趋势下,孩子才希望建立秩序。
在进入秩序敏感期后,孩子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遵循秩序。日久天长,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整理秩序,孩子们渐渐地将这些秩序固化为内心的恒定秩序,因而形成了守恒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不再对于发生的一切那么紧张,是因为他们知道某些事情发生在适度范围内,并不影响结果。然而在守恒的观念还没有正式形成和固化之前,孩子们对于秩序还是非常敏感,也带着执拗去坚持。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们在一段时间之内,总是近乎于固执地去收拾自己的东西。他们必须把玩具分毫不差地放在原处,才能心安理得地放下玩具,接下来进行其他的工作。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需要老师给予过多的指导,就学会了收拾玩具,摆放物品,实际上这并非是后天教育的影响,而是孩子生命的需求,也是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的。
实际上,孩子天生有一种秩序感,在这种秩序感的驱使下,孩子们近乎固执地遵循一定的规律去摆放玩具,做各种事情。通常情况下,2~4岁的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同时,秩序敏感期将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初,孩子对于秩序特别敏感,每当发现秩序被破坏,他们就会情绪冲动,大哭大叫。渐渐地,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们开始用“不”来表示自己的拒绝,也以“不”来宣告自己的主权。直到成为自己的主宰,能够力所能及地做很多事情,孩子们一旦发现秩序不对,就会要求很多事情都马上按照正确的秩序重新来过一次。不得不说,孩子简直固执得让人抓狂。


在这个阶段,父母如果能够对孩子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秩序感,那么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孩子都会得益于年幼时形成的良好秩序感,不管是做事情还是学习,都会秩序井然,而且他们也往往能够保持房间里的整洁,在理安排和有效利用时间方面,孩子们也会有突出的表现。与此恰恰相反,假如父母丝毫不知道秩序敏感期的存在,而且每当看到孩子们在秩序方面特别偏执时,还会想方设法逼着孩子放弃秩序,屈从于父母的安排。不得不说,长此以往,孩子对于秩序的把握就会很差,人生也会因此而混乱不堪。总而言之,当面对孩子们在秩序敏感期的各种奇怪和偏执表现而感到歇斯底里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想到孩子拥有内在的秩序感,也能够遵循生命的驱动去做很多事情。所以只要孩子的言行举止不会伤害自己或者他人,那么父母就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给孩子的成长以自由的空间,也帮助孩子更加快乐地成长。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