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63阅读
  • 0回复

孩子不能有效控制情感,此时父母应该如何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明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2
孩子大约从1岁半到2岁起,他们的嫉妒心理就开始有了明显而具体的表现。刚开始孩子的嫉妒大多与母亲有关,假如自己的母亲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孩子身上,孩子就会以攻击的形式对别的孩子发泄嫉妒心理。
孩子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有时还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孩子的嫉妒与成年人的嫉妒有不同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孩子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虑后果。比如自己很想要的玩具,妈妈不给买,那就特别讨厌那些有这种玩具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把人家的玩具弄坏。


5岁的乐乐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个周末,乐乐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3岁的儿子到乐乐家里玩,妈妈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开心地逗同事的儿子玩耍。刚开始,乐乐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不过没过多久,乐乐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的意思,还又亲又笑,乐乐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
于是,乐乐开始大声唱歌,但没有注意她。乐乐又跳起了自己最擅长的舞蹈,不过还是没有人来搭理她。终于,乐乐忍不住了,她忽然间摔坏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结果把妈妈的同事和妈妈弄得十分尴尬。
可以说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是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如果孩子将这样负面的心理保留到以后,那孩子就难以协调与他人的关系,难以在生活中保持心情舒畅。所以父母需要纠正孩子的这一负面心理。
1.了解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
父母只有了解孩子产生嫉妒的原因,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通常孩子的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环境影响,假如在家里,父母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贬低他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二是孩子能力较强,不过某些方面比不上其他孩子,通常各方面都比较弱的孩子,他们会处于安分的状态,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当弱者,而那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嫉妒;三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个小朋友,让孩子认为父母喜欢别的小朋友,不喜欢自己,这些孩子会因为不服气而产生嫉妒。
2.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的、真实的甚至自然的,完全不似成年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许多的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所以,父母不要盲目地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而是耐心倾听孩子心中的烦恼,理解孩子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便于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宣泄。
3.正确评价孩子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父母的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孩子自信;若表扬过度或不当,会使孩子骄傲,从而看不起别人。由于孩子年龄较小,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他还不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所以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应客观正确,适当指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4.帮助孩子分析与其他孩子产生差距的原因
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体思维为主,通常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孩子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所以,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自己孩子与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能否缩短这些差距,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缩短这种差距,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5.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
一般嫉妒心理产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身上,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却没有受到别人的表扬,所以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孩子产生嫉妒。父母对此要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便没有人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依然存在,假如继续保持优点,又虚心向别人学习,那自己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
6.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父母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明白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过同时每个人有自己的劣势和短处。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的优点,从而可以学习、借鉴对方的优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7.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大多数有嫉妒心理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与别人比较。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可以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将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