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91阅读
  • 0回复

玩中学,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一一老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0

[font=宋体  ]如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早已成为父母带娃过程中的头等大事,市面上各类“玩中学”的课程和工具也是层出不穷,不少父母都在犹豫——

[font=宋体  ]孩子专注力不太行,“玩中学”真的能有效果吗?

[font=宋体  ]孩子年龄太小,长大再学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font=宋体  ]今天,我们通过两个家庭的带娃经历,分析“玩中学”的隐藏问题,感受“玩中学”的魅力何在,为何饱受国内外推崇,与家长们共同探讨“玩中学”的本质。

[font=宋体  ]对于2-8岁的孩子来说,生活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世界里,天生就具备超强的能力,但这些能力如果不加以训练,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

[font=宋体  ]芮悦的妈妈说,老大是个哥哥,前些年养老大时,家里都非常忙,老大就全托在幼儿园,爷爷负责接送,奶奶帮忙做饭,夫妻俩都没有太多时间照看。

[font=宋体  ]后来她发现自己家孩子总是在玩,但别人家的孩子就报了这个班那个课,当父母的觉得耽误了孩子太多时间。

[font=宋体  ]现在老二两岁了,妹妹活泼好动,抱着各种娃娃不撒手,自己坐在那里玩起玩具,一玩就是老半天,看着她实在是放心不下她的学习成长。

[font=宋体  ]回想曾经也是孩子的我们,丢沙包、踢毽子、翻花绳,同样是玩,我们并没有主动从中“学”什么,就只是单纯的玩而已,且玩乐的轻松与学习的枯燥成了鲜明的对比,怎么现在的孩子就可以“玩中学”了呢?甚至很多孩子明明报了一大堆“玩中学”的课程,但一直没有长足进步,让人不免对“玩中学”发出质疑。

[font=宋体  ]经过大量家庭的实际调研,我们发现了“玩中学”显而易见的缺陷:

[font=宋体  ]浅尝辄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font=宋体  ]知行难一,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font=宋体  ]消极被动,玩的时候轻松但汲取知识的过程过于被动。

[font=宋体  ]目标模糊,要么目标太远孩子够不着,要么目标太近无法持续进行。

[font=宋体  ]以一概全,不了解自身孩子的特点,家长接收了新信息就让自家孩子跟着做。

[font=宋体  ]这些“玩中学”的缺陷究其根本,是孩子们的“玩中学”的重心落到了“玩”,最后只是变成了一场场游戏罢了。

[font=宋体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玩就好好地玩,学就好好地学”。

[font=宋体  ]这句话影响了我们整个成长时期,也割裂了学和玩的关系。对于小孩子来说,好玩才是天性。

[font=宋体  ]那到底应该学多少?玩多久?

[font=宋体  ]怎样才能学得更多、玩得更好?

[font=宋体  ]怎样才能把“玩中学”的重心落在“学”?

[font=宋体  ]我们首先看看“玩中学”不容忽视的优势:

[font=宋体  ]轻松愉快,“玩中学”营造出的轻松、有趣的课堂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

[font=宋体  ]把握光阴,让孩子通过玩掌握软技能,学到更多能力、技巧、知识,没有浪费掉宝贵的成长时间。

[font=宋体  ]∨

[font=宋体  ]文昂的爸爸深有体会,孩子以前重心在“玩”时,一场普通的比赛搭积木游戏,孩子输了有时生气地跑走玩别的,有时还会哭喊耍赖,当父母的想要耐心引导都不知从何处入手。而现在7岁的文昂玩乐的重心已经放到了“学”,那这个家庭的技巧是什么呢?

[font=宋体  ]——在玩游戏时运用全脑思维。

[font=宋体  ]第一步,教学有方法,确保孩子有能力参与游戏,让孩子的进步是伸手就能够得着的。

[font=宋体  ]第二步,情绪有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胜不骄败不馁,重点是在游戏过程中锻炼思维逻辑,收获知识体验。

[font=宋体  ]“玩中学”不等于随便玩
[font=宋体  ]“玩中学”的本质就是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