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37阅读
  • 0回复

父母该如何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正确的早期教育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桐桐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7-31
心理专家指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但是对此观点很多人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看来,新生儿就像所有刚出生的生物一样,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根本没有感受能力,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根本就是白费力气。


其实不然,新生儿不仅具有灵敏的感觉,而且具有非凡的模仿、辨别能力。他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器在结构上已经与成人基本相同,完全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与成人交流。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1周后,就能辨别出从出生之日起给他们喂奶的妈妈的声音,4周左右就具有对语言不同发音的辨别能力了。简言之,婴儿出生后的前4周,是他们步入生命最有意义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科学、正确的早期教育。
那么,父母该如何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正确的早期教育呢?
1.快乐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
很多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驱使下,恨不得把教育从“娃娃”抓起。其实,这种心态有些太急功近利了。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情感教育要先于智力培养,父母可以通过爱抚等手段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母(父)子关系,让孩子建立安全感。而一些简单的智商培养,父母可以通过给宝宝看一些动植物图片,听一些优美的歌曲来完成。
在宝宝刚出生的阶段,父母一定要切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操之过急,毕竟揠苗助长是不可取的,这一阶段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2.正确对待婴儿的哭
正确对待婴儿的哭声,也是婴儿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课。婴儿没有说话能力,他的大部分情绪和感受都是通过哭声来表达的。因此,父母必须学会辨别婴儿的哭声。婴儿哭通常分为病哭、无病哭和无故哭闹。病哭应及时送医治疗;无病哭通常是因为饿了、渴了、冷了、热了、尿布湿了或衣服穿得不舒服了等,经过改善护理措施通常就会安静下来;如果是无故哭闹,则不要立即去抱他、哄他,否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被惯出坏习惯——把“哭”当作向父母“示威”的武器。正确对待婴儿的哭,对婴儿的情商培养和智力发育是十分有利的。
3.别忽视婴儿的笑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笑不仅是一种本能的情绪活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心理世界和智力发育水平。研究表明,爱笑的婴儿智力发育水平要比不爱笑的婴儿略高一些。不爱笑的婴儿往往心情压抑、不愿与人交往,这势必会影响其情商和智力的发育。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婴儿的笑,平时可以通过各种刺激来诱发婴儿的笑,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婴儿以后活泼开朗的性格,而且对婴儿的智力发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注意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早期教育能使婴儿的大脑获得足够的刺激,一方面使婴儿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更趋完善,一方面使婴儿的潜在智力得到较好的发挥和发展。因此,在此阶段,父母应该从孩子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方面,对孩子严格要求、合理教育,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为重要的是,父母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这个阶段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接受感观形象的能力和模仿能力非常强,这就要求父母在平日里谨言慎行,力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给孩子做出好的表率,尤其是在待人接物、礼貌语言等方面,父母一定要格外注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