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654阅读
  • 0回复

多少亲子关系,毁在“你不懂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一一老师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23
你只看到了我在发脾气,却不去想想我为什么会发脾气?
  面对发脾气的孩子,我们常常在意孩子的情绪,想着去阻止孩子哭泣:  “不准哭!”“哭有什么用!”  “为什么脾气这么大!”  “你就没必要发脾气,不能听话一点嘛!”  满是指责,甚至暴力相向。  父母应该懂得孩子的情绪,他们不可能总是对你笑,他们会发脾气,会哭泣。  为什么不想想背后的原因呢?  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动不动就哭。  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为什么哭,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之后,然后平和地告诉孩子,自己多做几遍看看。  有了父母的理解,那些情绪都不是事儿。  比如你心情不好,想发脾气的时候,有人能一句话戳中你的心窝子。  你也许会崩溃,也许会暴怒。  可你最后还是会很高兴,因为毕竟有人关心我,懂我啊!  记得用孩子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告诉孩子:我懂你的情绪,我也接纳你的表达方式。  这样下次孩子就不会为同一个问题再哭泣了。 你说你懂我,可你却不知道我到底在想什么,而只是自以为是地觉得懂我。
  小时候,孩子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你随便瞎扯就能够蒙混过关。  但是到了青春期,你就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了。  和孩子慢慢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那肯定会出现鸿沟。  孩子读的那些校园流行书籍,你一本都没看过,只知道说不要读那些杂书,因为不好。  孩子问你到底哪里不好,哪里好?你哑口无言。  孩子听的歌,你说太吵。孩子喜欢的电影,你听都没听过。  那怎么对话?  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两个世界的人怎么会有共同的话语。  幸运的是如今年轻的父母学习能力更强,能基本跟上孩子的节奏。  我知道有一天儿子会喜欢一些我搞不懂的东西,但我不会贸然反对,我会去熟悉了解,我去查资料,我去学习。  我竖起耳朵听他说自己在学校的故事,关于他想象的或者真实的经历。  我也热切地关注他关注的那些兴趣点。  比如从不识五线谱的我,如今也在陪儿子学琴的时候,开始学谱,当他的学生,跟他一起练习。  我觉得这个过程很好,让孩子看到我也有不足,但也看到我奋力前进的样子。  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也在努力跟上孩子的脚步。  这样看来,孩子真的会推动我们进步,养育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  能不能听听孩子听的歌,陪孩子看看他们喜欢看的电影。  跟他的小伙伴们打招呼,然后坐在一起,参与他们的游戏?  陪孩子一起阅读、爬山、打球、跑步、谈人生……  建立属于你们共同的家庭文化,在这里边,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能得到响应。  你懂我,不就是在这样无形的点滴中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