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48阅读
  • 0回复

想让孩子听话,就要学会闭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一一老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23
在一件事情上,不断重复的话,说得越多,效果越差,不中听,也没用。  比如,让孩子产生惰性:同一件事情,你不多说几次,孩子就不会主动去做。  让孩子更叛逆:一个问题被强调太多次,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抗心理,跟你唱反调。  让孩子不自信:重复说教的本质是不相信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贬低。  影响亲子关系:长时间重复唠叨对亲子关系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网上看到过一个新闻,有个女儿因为嫌弃妈妈太啰嗦,将妈妈微信设为免打扰。说得越多,孩子越反感。  失去孩子的尊重:有的妈妈会被孩子怼:“知道了,真啰嗦”、“烦不烦呐!”、“我要什么我自己知道!”  这并不是孩子嫌弃你、不爱你,他只是嫌你话太多。  我们都以为说得多才是爱,说得多孩子才能记住,事实上,话太多正是孩子不听话的根源。  说话是一门艺术,父母掌握这门艺术,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3

  有的父母会说:“你以为我愿意唠叨吗?我这不都是为了他好!别人家的孩子我会说?”
  有的父母也知道孩子不想听,可不说又怕耽误孩子。  家人的唠叨没有恶意,只是一个很差的习惯。  吴伯凡先生说:唠叨就是说没有对象感的话,没有选择地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无效又重复的话,对规范孩子的行为没有什么作用。  父母的话语有力量,不是靠重复,而是靠实际行动。那些真正让孩子尊重和信服的父母,往往话不多。

  (1)戒掉喋喋不休
  做家长的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再调皮的孩子,到了学校还是会听老师的,但是相同的道理,自己说出来,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老师们比较有威信,给孩子树立了明确的规则,并且能付诸实施,同样的话不会总是重复,在孩子心里,老师的话就很有分量。  父母反之,冗长的说教反而削弱了语言的力量。  所以,要想让自己说出的话有力量,就不要唠叨,越唠叨,越没有执行力。  在孩子某个不好的行为面前,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简洁地说完比啰嗦更有效果。  (2)多听孩子说  沟通的艺术,不只是会说话,更在于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亲子关系里,想让孩子听我们说,先学会听孩子怎么说。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听,少说话。  大人要做出倾听的示范,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看到他的诉求,对症下药,换位思考。  倾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母要停下手头上的活,专心听孩子说,孩子被倾听,感到被关注、被尊重,才有可能听得进去父母的建议,也更愿意对父母说心里话。  好的亲子关系,“听”比“说”重要得多,懂得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获得孩子的信赖。  (3)多示范给孩子看  认识一对夫妻在孩子写作业时,两个人会轮流陪在一旁,不看手机不看电视,在一旁看自己的书,边看边做笔记,已经成为了夫妻俩的习惯。  在他们家,很难看到为了催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场面。  当说教不管用时,不如反过来要求自己,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尝试一遍,这比催他千万遍更有效。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一书中写道:  “如果父母只说不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也学会了指手画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孩子是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无一例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