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孩子“胆小”,家长责无旁贷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4036
阅读
0
回复
孩子“胆小”,家长责无旁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朱春宇
UID:8941
注册时间
2019-09-24
最后登录
2020-01-16
在线时间
6小时
发帖
2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33
烩面
43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新手上路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1-05
孩子
“胆小”,家长责无旁贷
一位女士带着儿子来找心理医生咨询,说她儿子胆子太小,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从不主动结交新的朋友,更不用说参加幼儿园里面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了。她担心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将来会适应不了社会。心理医生认真地为孩子做了心理测查后,发现孩子智力正常,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害怕困难,害怕失败,整个测试过程中都缺乏主动性,也没有一般儿童的好奇心。同时医生还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原来他们两口子都是知识分子,从妊娠起就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孩子两岁多时,他们就开始教他识字算数,但孩子的脑袋不
“开窍”,教了几个星期,仍然只会数不会算,为此挨了不少的骂和打,慢慢地,就变得问他什么都不肯开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什么事都兴致勃勃的。综合测验时的表现、测验结果及家庭教育情况,这个男孩患的是一种叫“习得无助行为”的心理障碍。
只要各位家长留心观察,这种胆小的儿童并不少见。心理学研究表明,
“胆小”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胆小”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无助行为”。
这样的孩子会把自己遇到的挫折归咎于自己
“笨”,这对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一大打击,因而有这种归因的儿童,往往表现为回避挑战,寻求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良好评价,避免出现对自己能力的不良评价。碰到障碍、失败时,表现出低坚持性,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低能力,并产生负性的自我认知和不良情绪,即形成一种非适应性的“无助”反应模式,并用这种“无助行为”来消极地保护自己。
因此对于孩子的胆小,家长有着很大的责任。
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可以回忆一下,是否有过以下一些行为?
1.
你在向孩子传递恐惧信息吗?
向孩子传递恐惧信息,是很多家长不自觉就在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出现稍微危险一点的行为,家长就大呼小叫,表现得十分惶恐,那么孩子透过家长的言语、眼神与动作,看到的便满是恐惧,他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相反,如果家长看到孩子有危险行为,或者暗中保护他,或者正面引导他采取更为安全的方式,这种恐慌心理自然就不会产生了。
2.
你在变相地暗示孩子胆小吗?
孩子在某个阶段出现恐惧与陌生人交往,害怕陌生环境或者某些特定的事物,原本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但是,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很多家长就会变得十分焦虑。于是,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下面的情景:
妈妈带着
“胆小”的孩子外出,见到熟悉的邻居,立刻鼓励孩子叫“阿姨”。但是,小家伙一点都不配合,不仅不打招呼,反而将小脸埋在妈妈怀里,采取避而不见的方式回避对方,或者拽着妈妈的衣服,躲到妈妈背后,一副胆怯的模样。在鼓励孩子打招呼不成的情况下,妈妈尴尬地来上一句:“我们家孩子现在越来越胆小了,真拿他没办法。”于是,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认可了家长贴的标签,真的变得越来越胆小了。而家长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给孩子的评价十分贴切,变得更焦虑了。于是,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
假定换一种方式来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或许过不了多久,他的胆小就消除了。
“哦,你想把脸藏在妈妈怀里跟阿姨打招呼吗
?
那好吧,我们就这样问阿姨好吧
!
阿姨好
!
”孩子实在不肯面对,那就退而求其次,至少给他一些积极的暗示,也比给他贴负面的标签要好多了。当然,多带他外出,多接触一些人,慢慢的,他就会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他们都很安全,他自然也就能够接受他们,并且变得大胆起来了。
3.
你在强化孩子的恐惧心理吗?
孩子一胆小,家长便焦虑。家长一焦虑就会持续给孩子施压,比如非要拉着他去跟人打招呼,或者不断地给他讲道理,甚至恐吓他:
“如果你不叫人,我就……”这种处理问题的模式反而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啊哈,只要我坚持不叫人,爸爸妈妈就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我。好啊,那我就免开尊口吧
!
或者孩子会觉得:啊,我本来就怕
!
结果爸爸妈妈还这样逼我,现在我更怕了。干脆以后不要出门了吧
!
于是,这种持续施压的方式反而成了强化孩子胆小的催化剂,带来的是南辕北辙的结果。
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失败归因方式的形成,与儿童的智力并无关系,却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及失败后的评价有关。若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使孩子无法达到要求,便导致经常失败。
一方面,孩子由于经常失败使家长由期望变失望,从而招致家长更多的批评、抱怨和贬低,孩子由此更加感到灰心、沮丧,并严重损害个人的自尊与自信,为维护自尊,便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逃避困难;另一方面,过多的失败体验和经常被贬低,势必影响孩子自我信念的确立,产生
“我确实不行”的自我认同,进而构成消极的自我概念,以致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这类儿童,常把困难看成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威胁,行动时把“成绩”当成追求的目标,因而尽量回避困难,以至对任何事物都持反感、厌倦态度,并产生退缩倾向。反之,若父母能以孩子的实际能力要求他们,在孩子遭受挫折时能帮他们分析原因,使他们知道失败只是自己学习不够、努力不够,只要再加努力就一定能学会,这时,孩子就会把学习作为追求的目标,就会勇于去探索和追求了。所以,家长在抚育孩子时,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符合孩子心身发展的规律和实际能力,不能要求过高或操之过急。当孩子面临着挫折或学业困难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抱怨、贬低,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尤其是对他们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因此,想要孩子摆脱胆小的问题,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完成自我成长,相信孩子,孩子才会发展得更好。
1
、要改变过于挑剔孩子短处的做法。要去观察和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使他们重新体验成功的乐趣,并重建自信。
2
、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实际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很可能曾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说过类似“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的话语,也在无意间否定了孩子的能力,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于是,为了保护自尊,他们学会了沉默:他不说,你就不知道他会不会,就不会说他笨了。
3
、要改变孩子对失败和成功的不正确认识。在孩子面临失败时,不要动不动就责骂他“笨”,质疑他的能力,发现他们是属于不够努力或是学习方法不对的问题才是家长的任务。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中,利用各种实例,教育他们认识到,失败和成功都是学习和训练成果的一种标志,失败只是代表学习程度还不够,只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就会取得成功。
4
、要加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爸妈们可以与孩子共同体验失败,如与孩子真切地谈谈过去的失败经历与体会,或与他一起参加角逐活动,共享成功与失败。同时可以训练孩子“负重”,即让孩子承担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努力就能完成,可以得到肯定与赞扬,不努力就会失败,就会受到批评和责罚。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