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37阅读
  • 0回复

幼儿手部精细须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肖雅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16

      个体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够取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抓握动作是个体最初的和最基本的精细动作,在此基础上又发展起写字、绘画和生活自理动作技巧。手部动作的获得扩展了儿童获得环境信息的途径,丰富了儿童探索环境的形式,使儿童的探索行为更为主动和有效。

www.yinlingyounao.com
www.chinaquannao.com

   (一)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是最基本的手部动作之一,是各种复杂的工具性动作发展的基础。
       通过日常的观察可以发现,约从3个月起,婴儿开始了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动作,经常无意地抚摸被褥、亲人或玩具。到第5个月左右,就开始发展起自主随意的抓握动作。6个月以后,手的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学会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抓握动作过程中的眼手逐渐协调,开始学习分析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等。   Hallberson具体描述了4—13个月儿童抓握动作发展的过程,认为抓握动作的发展是逐渐由最初的肩、肘部的活动发展为成熟阶段的指尖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九大阶段。
       第一阶段:在约4个月大时,婴儿够不着红色立方体。第二阶段:发生在5个月初,婴儿能碰触到红色立方体,但却不能“抓握”。 第三阶段:被称为“原始抓握”,发生在5个月末,婴儿用手臂圈住立方体,然后再在另一只手或者胸部的支撑帮助下使立方体离开支持表面,但这一动作过程中手指的精细动作运动不占据主要地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第四阶段:约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能够弯曲手指“包住“立方体,然后用手指的力量稳稳地抓住立方体。第五阶段:出现在婴儿约7个月大时,动作形式与第四阶段的动作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婴儿这时手指的力量已能克服重力作用,使立方体离开地面。婴儿在抓握时其拇指保持与其他四指平行,同时用力“抓握“立方体。第六阶段:婴儿表现出初步的“对指”能力,即抓握过程中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拇指的指腹与其他四指的指腹相对)。第七阶段:出现在婴儿约8个月大时。抓握过程中,婴儿的手在立方体一侧放下,拇指接触立方体的一个平面,食指、中指接触与拇指所在立方体的平面平行的另一个平面,然后在3个手指的共同“努力”下抓起边长1立方英寸的红色正方体。第八阶段:发生在婴儿约8—9个月大时,抓握时拇指与食指相对,可用两个手指抓起立方体。第九阶段:区别在于前八个阶段“抓”的动作中使用全部手指的情况,1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用指尖抓起立方体。
    由此可知,儿童从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发展到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

(二)绘画和写字动作的发展

       绘画和写字都是手部运用笔类工具进行活动的技能,是儿童的重要发展任务和能力要求之一。只有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写能力,儿童才能有效进行书面的学习,从而掌握大量间接经验。
      1、握笔的姿势和动作
      无论是绘画还是书写,都必须以灵活运用手中的笔类工具为前提。一般而言,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不断地尝试绘画书写,大部分家长也会在这一时期注意让儿童模仿学习绘画和书写中所必需的握笔动作。
      从儿童握笔的手姿势的发展来看,最早抓握笔的动作包括整个手和手臂的运动,表现出“手掌向上的抓握动作”,即儿童在抓握笔的时候掌心向上,手掌和手指一起活动来抓握笔。用这种笨拙的握笔动作形式,儿童很难进行有目的绘画书写动作。随着在绘画、书写活动中偶然性的尝试以及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不断学习调整握笔动作,儿童“手掌向上抓握”的握笔动作逐渐被“手掌向下抓握”的动作所取代,拇指和其他四指开始在绘画和书写技能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儿童对握笔姿势进行调整的部位看,刚开始学会握笔的儿童一般会通过手臂和肘部的运动来调整笔的位置,但在手指的协调运动能力发展后,儿童逐渐更习惯于用手指来调整握笔姿势和笔的位置,手臂和肘部的运动频率迅速下降。此外,儿童握笔的部位逐渐向笔尖位置靠拢。2—3岁的儿童表现为握住靠近笔尖的部位,主要依靠肩关节的活动来进行绘画和书写,然后逐渐发展为用肘部来控制笔的运动,最后发展为用手指的活动来控制笔的运动。

    2、绘画技能的发展

      一般而言,大多数儿童在15—20个月时就开始出现无规则、无目的地乱涂乱画。虽然这种最初的尝试可以只是偶然出现的,但因为受到动作的视觉效果和家长称赞等反馈信息的强化后,绘画动作发生的频率逐渐上升。随着手部动作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练习经验的增多,儿童从最初的漫无目的地涂抹到开始有目的地画画,绘画动作的速度开始放慢,手的动作也不再紧张而变得自然。
       研究者对儿童绘画的自然观察发现,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乱涂阶段,主要是获得绘画所必需的手眼协调能力;(2)组合阶段,主要是图形的出现和混合,儿童开始学会描绘螺旋、十字等基本几何图形,大约2岁的儿童能画出一系列的螺旋和圆圈,在动作的协调控制能力和目的性加强后,儿童能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进行较为精确地临摹和绘画,在此之后,开始出现简单组合几个图形的绘画;(3)集合阶段,这一阶段出现的不仅是混合了几个简单图形的较为复杂的图形,而是几个图形、图像的组合,例如同时有人物和图形的图片;(4)图画阶段,发展到这一阶段,儿童在绘画中所混合的图形的数量增多,图画的内容也更为复杂,儿童的绘画动作更为精确、复杂。
  




www.yinlingyounao.com
www.chinaquannao.com
      3、书写技能的发展

      绘画能力的初步发展是儿童书写技能发展的前奏,其绘画练习经验也有利于儿童书写技能的获得。一些研究表明,只有在绘画能力逐渐发展到能完成9种图形后,儿童才真正具备文字书写技能所需要的必要基础。
       从儿童书写技能的发展过程来看,4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具备书写字母和数字的能力。他们通常可以书写可辨认的数字和字母,但这些字母和数字笔画歪斜、东倒西歪、间距不一,每个字母和数字都比正常书写的字体大几倍。到5—6岁时,儿童已经会书写自己的名字。但是5岁儿童书写的字母和数字在字形上仍很不规则,所写的字母和数字字形仍然偏大,而且在书写一行字母时,后面的字母会越写越大。6岁儿童书写的字母和数字还是东倒西歪、参差不齐,字形虽然比较5岁的儿童变小,但还是明显大于正常成人书写的字母。7岁时,儿童书写的字母和
      数字的字形明显变小,小学二年级的儿童更是表现出较高的书写水平。但即是到了小学三的上级,还是有一部分儿童表现出字母书写困难。

   (三)自理动作的发展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家庭和社会对儿童提出的早期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技能,其中穿衣、洗漱、进食等还包括了多种类型的动作。
       这些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却要付出极大努力、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后才能达到。例如,穿衣技能,只有当动作技能的控制协调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儿童才能使身体各部分进入相对应的衣服空间里去。儿童要把一只手伸到袖子的尽头或者把一条腿伸到裤管里都不是简单的任务,需要视动整合能力和灵活的双手活动进行协助。不同自理动作的发展对个体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其发展过程也各有差异。各种生活处理动作技能的典型出现时间表如下:

       手指的运动让宝宝更聪明

       孩子到了2岁左右,随着思维和动作的发展,产生“自己动手”的愿望,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锻炼孩子的手指灵巧程度,开发孩子的智力。下面的一些小游戏或者简单劳动在家庭中就可以办到,父母不妨让孩子多锻炼:
撕纸   拿五颜六色的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成条、块,并可以根据撕出的形状想像地称为面条、饼干、头发等等。如果家里有缝纫机,妈妈可以在比较硬的纸张上用缝纫机踏出针孔组成的各色图形,让孩子撕下来玩。
     折手帕、纸巾   手帕、纸巾都是柔软的,可以随便折成各种图形,教给孩子怎样折出角、边,折成纸船、纸鹤、花朵、扇子等等。
  穿珠子、纽扣   让孩子用线、塑料绳把各种色彩、形状的珠子、纽扣穿起来。随着孩子动作的熟练和精细化,珠子和纽扣的洞眼可以逐渐变小,绳子逐渐变细、变软。
  夹弹子、糖球   让孩子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或者糖球一颗颗夹到其他的容器里,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换成颗粒更小的圆形豆子。
  比划动作   在唱歌、跳舞、学儿歌的同时,可以教孩子用小手比划各种动作,把内容表演出来。
    手工制作和生活自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自己系鞋带、拿筷子吃饭;给孩子准备小剪刀进行剪纸制作,玩插塑类的玩具等等都可以增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专家指出,手指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而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配合协调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所以家长务必要给孩子多动手的机会
宝宝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品,尤其喜欢将小的颗粒放入瓶子里,倒出,再放入。这时应加强看护,防止宝宝将钮扣和一些豆类物品塞进鼻子或耳朵里。宝宝还学会用手势代替语言,当问及:“妈妈在哪”一类问题时,他不仅会用眼睛看,而且还会用手去指。这时的宝宝更加淘气,并且学会了开抽屉,常常扰得您“家无宁日”。
  “用手”是人类智慧的独特表现,宝宝常握用手的本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与学的过程。父母如能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及时给予适当的训练,不仅能使宝宝的小手灵活,同时还能促进大脑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