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应对孩子“攀比”的巧方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4530
阅读
0
回复
应对孩子“攀比”的巧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常金燕
UID:5481
注册时间
2014-05-14
最后登录
2019-05-31
在线时间
19小时
发帖
405
搜Ta的帖子
精华
1
金币
443
烩面
437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三星会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应对孩子
“攀比”的巧方法
中国全脑开发网
http://www.yinlingyounao.com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也日益悬殊,一部分人开始产生炫耀、攀比心理,并从这种攀比中得到一种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而这些攀比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使孩子逐渐产生攀比心理。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一天下午,在孩子园的大门口,一位小朋友对她的妈妈说说:
“妈妈,你以后不要再骑电动车来接我了。”妈妈问:“为什么呀?”小朋友说:“我们班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是开着小汽车来接他们的,妈妈,你也去买小汽车来接我放学。”妈妈很生气地说:“小汽车我买不起,我只有电动车,你要是觉得丑,以后我就不接你了,把你丢在孩子园。”这时,小朋友开始和妈妈哭闹了起来,妈妈边教训这个小朋友边把她拉上电动车骑走了。
这个小朋友就存在着一种被我们所忽视地早期攀比心理。攀比心理虽然在青少年、成年人中普遍存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孩子的攀比心理也不可忽视。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愿落后于人、超群好强、物欲性强的内心综合流露。这种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着积极性作用,比如激励人奋发向上。但长此以往会给小孩子身心健康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因此家长、老师们的教育应本着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攀比心理,采取一些较为合理、健康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攀比心理。
家长朋友们可能会开始有疑问了,孩子的攀比心理是从哪儿来的呢?
1.家庭经济水平
家庭经济水平好坏是孩子是否能与同伴攀比的前提。好的家庭经济水平是孩子参与攀比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了,人们的经济水平也提高了,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了。家长们不再需要考虑解决温饱问题。在这种前提下出现了更高要求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呢?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的满足,自然会给孩子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2.家长的溺爱
家长们误把对孩子的溺爱当成了爱。家长们对孩子的溺爱是孩子攀比的一个重要条件。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区分爱与溺爱的界限,以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是爱。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了家中的
“小皇帝”。家长对子女过份溺爱,尤其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不为孩子参加有益活动创造条件,不对孩子的错误行径下猛药,因而养成了孩子好逸恶劳、好高鹜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吃玩、图享受的不良习惯,因其不思“一茶一饭来之不易”、不珍惜父辈的劳动成果,自然也就“视千金如粪土”,不计代价、不顾后果,为求一己之虚荣的满足,与同伴进行盲目攀比。
3.不合理的奖励行为
奖励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和物质的满足。奖励是指通过一种积极的强化方式来影响孩子行为的教育方法,意味着对孩子的正确认识和行为的肯定或高度评价。满足孩子合理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但满足不合理的奖励会使孩子进入一种误区,使孩子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为孩子提出更多物质的要求奠定了基础。
4.家长的攀比心理和自卑心理
家长的攀比心理是孩子攀比心理主要原因。很多家长自身存在着攀比心理,孩子的攀比行为的出现正是家长们攀比心理的表现。别人的孩子有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什么,而且要比别人的好。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求他学什么,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与别人的孩子。孩子在同伴中的优越感是家长们的我满足。家长的自卑心理,也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家长经济不太宽裕,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
××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急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
5.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
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孩子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心理发育尚不完全,普遍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引人注目,不愿比别人差。由于年龄太小,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不能分辨好恶优劣,常常缺少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在某一方面高出于其他同伴,才能在同伴中找到尊严、受到尊崇。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孩子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而父母错误的行为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
了解了孩子产生
“攀比”心理的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应该如何去纠正孩子的“攀比”心理了。但其实,当孩子有了“攀比”心理的时候,这里还有一些巧方法可以送给各位家长朋友们,总的来说,就叫做以“攀比”来应对“攀比”。
1.反攀比
孩子在攀比的时候,观点是
“别人有,我也要有。”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他们知道“别人有漂亮的衣服,可你有漂亮的鞋子。”“别人有好看的书包,你有好看的溜冰鞋。”等类似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心理可以达到一些平衡。让孩子明白,你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你身上也有让别人羡慕的东西。所以不要只看别人身上值得自己去攀比,要多关注自己身上有的而别人没有的。这样可以转移孩子的攀比心理。
2.改变攀比兴奋点
孩子在进行的攀比的时,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观念,引导孩子把攀比点转移到学习、行为习惯、卫生等方面。例如:当孩子经常埋怨老师会经常表扬某某小朋友,作为父母可以把某某小朋友所有的优点列出来,引导孩子去像某某小朋友的优点进行攀比,从而达到让自己成为老师、家长的表扬对象。
3.把攀比变成动力
当孩子在进行攀比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从而使攀比变成动力。例如:当孩子说到圣诞节某某小朋友买的贺卡很漂亮,很高档。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剪贴一些更漂亮的图片,来制作一张美观的贺卡;可以通过看书查阅一些资源,通过自己的制作,让贺卡变得更漂亮,更有意义。并且给孩子灌输通过自己劳动所得的东西,它的价值是无比的,是最珍贵的。
4.纵向攀比
可以鼓励孩子自己与自己攀比。可以引导孩子不仅与别人比,还要与自己比,才能让自己感受自己地进步。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明天比,这个月与上个月比,这个学期与上个学期比,这样孩子可以感知自己以前不会认的字现在会认了,以前不会穿衣服了,现在自己会穿了,原来的坏毛病现在也改了,在这样特殊的攀比中,可以让孩子感受自己地进步,从而加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的攀比心理更有了新的意义,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中国全脑开发网
http://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