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79阅读
  • 0回复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冯丽娟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7-21


一、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父母,他心里也会知道父母在哪里。安全感不是依赖感,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也需要学会独处。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二、满足孩子要有度  
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要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只有当孩子明白,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它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观众,他自己慢慢就会安静下来。给孩子制定准则的时候,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不行,而不是干巴巴的说“不”,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懂得你对她的耐心和尊重。如果孩子犯了错,需要有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另外,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
四、正视它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外貌有异,或性格与行为很偏激,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在这方面可以去找专家,孩子一般会专家(比如医生)的话,当回事
五、批评孩子,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孩子犯错后,先听听他们的解释。如果真的是孩子错了,明确告诉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做了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批评孩子的行为,不要全面否定孩子的人品和人格。也不要当众教训孩子,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六、放手让他做
不要总说“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让孩子早早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做决定。
七、让孩子敞开心扉,学会沟通
与人沟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更是一种能力,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从小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包括: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理解并表达情绪、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八、多跟孩子说积极的话
都对孩子说积极的话:“我们在一起真高兴,不是吗?”“我们真是太幸运!”“不要难过,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快乐是一种能力,让她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乐观的去面对。
九、必须懂得尊重他人
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围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须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没有身份区别,也许是爸爸的朋友,也许是妈妈的同事,也许是学校门口的看守员等等,这些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他的给予,也要心存感激。尊重他人,不要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视作理所应当,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获益。



请关注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中国右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引领网校www.yinlingwangxiao.com
加盟咨询电话:400-0371-282
17335760034素素老师
评分 收藏 新鲜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