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这是魔幻现实主义
日前有报道称,养老、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刚性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我国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一些现实的“业内人士”于是建议,适时出台激励政策,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做长做细相关产业链。
报道还称,“尽管全国已有余个省份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但高压之下,校外培训并未降温。在北京、上海、杭州、长沙等城市,单人年培训费用最高超10万元,大量品牌培训机构仍大受追捧,甚至一些小作坊式的培训班也人满为患。”
图/图虫创意
教育的“魔幻”,与家长的“现实”,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魔幻现实主义”——如果说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提前让孩子们参与了学业竞争;小学则是“中学化”,因功课繁重而睡眠不足,是多数小学生的写照;中学则是“白热化”,在一个人的求学生涯中,这恐怕是最艰苦的时期,中考以及高考赋予了他们一段残酷的青春;至于大学,则出现了“幼儿园化”,很多人进了大学后,完全切换到了另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以至于网上有文章怒斥:《沉睡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种偏离教育轨道的“疯狂”现象无能为力,甚至无动于衷。对我们来说,要扭转这种怪现状,最重要的恐怕还不是简单地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图/图虫创意
从长远看,当然需要着眼于顶层设计与通盘考量,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但是,教育改革只能一步一步来,从眼下看,这种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军备竞赛”无非是跟着中考或者高考指挥棒在转,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升学试卷入手,对这样的指挥棒适当地加以拔动呢?
比如,一个人的批判思维能力、想象力、观察力、洞察力等,多数和单纯的“知识”灌输没有太大关联。我们能否通过这样的试卷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选拔与评价机制,来引导、修正人们的预期,来为社会上各种”培优“降温?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告别错位与凌乱,让幼儿园的归幼儿园,中小学的归中小学,大学的归大学。
教育的路上,我们从未停止!
更多右脑开发知识,
请关注中国全脑开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