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71阅读
  • 0回复

安全感构建期的三种依恋类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肖雅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20

        最近有位妈妈来向我咨询,说 2 岁的儿子一刻都离不开她,她一走开就开始哭闹,除了妈妈谁哄都不管用,问我这是不是宝宝缺乏安全感。看得出来,这位妈妈很重视宝宝的心理发展。确实,安全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会比较稳定,性格会更自信,遇到事情不会想逃避,而是想要着手解决,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反之,如果没有好好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就会发展为敏感多疑的性格,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会通过伤害自己或他人来获得反馈和满足感。

www.yinlingyounao.com
www.chinaquannao.com


        三岁前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安全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建立的,特别是在孩子 3 岁前。宝宝 7~9 个月开始,如果陌生人抱宝宝,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个安全依恋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会向一个固定的人寻求安全感,这个人常常就是妈妈。

3 种不同的依恋类型——依恋类型有 3 种,宝宝对妈妈的依恋类型不同,对事物的反应也会不同。

       1. 安全型依恋,独立积极又自信

       这是一种健康的依恋状态。这类孩子在妈妈离开的时候,也会很沮丧,但是很快就会自我调节。妈妈回来时,他们又会开心地扑向妈妈的怀抱。

这类孩子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自己安静地玩玩具,也敢于探索陌生环境。在妈妈的鼓励下,能很快跟他不熟悉的大人说话或玩耍。


       2. 回避型依恋,冷漠不关心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对妈妈的态度比较冷漠,平时不会主动寻求和妈妈进行肢体接触。妈妈走开,他们不太会表现出难过或者焦虑,妈妈回来后也是漠不关心。与妈妈相处和与陌生人相处,在他们看来没什么区别。


       3. 焦虑矛盾型依恋,多变黏人难取悦

       这类孩子,他们特别喜欢黏在妈妈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绝对的安全」,需要妈妈的注意力始终在自己身上。一旦妈妈离开,他们会大哭大闹,但当妈妈回来时,他们又可能会哭着打妈妈,非常矛盾。这类型的孩子几乎不会主动探索新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就算妈妈在场,他们也会很焦虑。
      
      每种依恋类型,都会长期伴随孩子成长,影响他今后的社交能力。生活中如何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可以这样说,建立了安全依恋的孩子,就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能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人。而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去帮孩子建立安全感。比如,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就是一个好办法。

      孩子的心理发展从从 7 个月就开始了,这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决策权,比如让他自己决定现在玩哪个玩具、今天穿哪双鞋、一幅画要用什么颜色。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就等于让他对各种事物更有自主权,他知道自己可以决定很多事情,这样就会帮他建立安全感。

      相反,如果孩子什么事都被包办,就很难替自己做决定,缺少自主权的孩子安全感会很弱。以后他们长大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交环境时,会越来越寸步难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