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34阅读
  • 0回复

小学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有哪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常金燕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20
小学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有哪些


一年级:一般的一年级孩子成绩问题不是很突出,在成绩有浮动的时候家长会给孩子找辅导老师,兼有的问题是家长没时间管。
应对策略:告诉家长在入学前有些东西是学校不怎么直接提但是孩子有必要知道的:时间观念:学校的时间规范如何遵守,尽量告诉孩子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行为规范:学校的纪律有哪些,这些纪律为什么遵守,不遵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何与同伴相处,为什么要照顾别人的利益而不能只顾自己等等的相关问题。正确树立这些观念有利于孩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养成,让孩子形成时间感,纪律感,对后期孩子行为问题的出现会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这些如果前期没有做好,孩子上学后就会因为时间或是习惯的原因影响学习成绩。


二年级:常见问题是孩子行为异常,问题与行为矫正的需求。
应对策略:主推心理辅导。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习得一些不好的行为,这是因为孩子刚刚离开父母去亲近别人的时候,缺少相应的区分能力。告诉家长这样的问题很常见,严重的可以去找心理老师,根据孩子行为的模式和问题程度,跟孩子沟通分析一下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制定矫正方案。
三年级:常见问题是孩子做作业磨蹭,时间拖得很长。
应对:这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常见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学习习惯不好或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碰见不会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应对。主推陪读的重要性:孩子自己的时候往往效率不高,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见什么效果,但是在一个外人的监督下学习,往往会有一个改善的效果。注意力不集中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训练来改善,并且要求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不可弄出太多声音响影响孩子,尤其不能看电视。家长可以看看书,看看报纸,陪孩子一起学习,让他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而不仅仅是要求。
一到三年级的孩子,成绩的问题往往很简单,一方面孩子学习的内容简单,一方面大多是别的问题的表现,所以抓住问题的根源,成绩提高是很快的。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家长也忙,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托管,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管教孩子。参加托管的好处是行为矫正比较快,比如写作业磨蹭的矫正等。原因是托管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新的面孔,震慑力相对家里要好很多。等他习惯养成了,乐学了,再回家学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再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培养学习兴趣,为他一生的学习打基础。最简单的,可以通过成绩奖励成绩的方法提高兴趣。
四年级:主要是英语成绩、数学成绩的问题。还有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习惯不好等等问题
应对:四年级的孩子一般比较忙,他们经常出没在各种特长班,时间排得很满,也很累。而且四年级是一个学习的疲惫期,孩子一般在这个时期成绩都会有所下降。这时候要分析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孩子有没有上什么特长班?孩子喜欢吗?时间排得满不满?有没有适量的休息和玩的时间?他有没有抱怨过家长的安排?孩子成绩下降是不是跟这些因素有关?家长关心孩子,想让孩子多学点东西无可厚非,可是一定要注意方式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这些东西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提醒家长这样继续下去的严重后果。什么特长也不如孩子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生活对孩子更重要。
若是没有上边那些原因,考虑孩子英语和数学的学习方法的问题。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动嘴和动手同时进行的,孩子是不是不愿意读或是不愿意动手写?帮助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专业的学习能力培训及托管则对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数学更是需要多动手了:没有一定的练习量,孩子就不能很熟练地掌握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公式,这样做题效率就会降低,考试时时间就会成问题;练习不够的另一个坏处就是孩子见到的题型非常有限,知识的综合和迁移能力就不能锻炼出来,考试遇到综合体或是联系实际的题就没有思路。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改错,若是不改错不总结,做越多的练习也只是错越多而已,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打击了他的自信,让他对学习的兴趣就越来越少。学校教育的局限也表现在这个地方:有些孩子并没有学会自己总结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而老师却不可能关注到所有的孩子,只能提纲挈领地说一些方法没有针对性。
小学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有哪些?(之二)

     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一般与成绩不好学习兴趣不高有关系,所以提高孩子成绩,让孩子能听懂,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所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快乐是很重要的。家长和老师有时候过多考虑孩子的现状,但要求孩子很高的目标,孩子一次达不到,两次达不到,时间长了自尊心严重受挫,一点兴趣没有,一点动力没有,更没有办法提高了。制定一个近期“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找回自尊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五年级:注意力不集中,语词推断、区分能力差。数学开始学习分数,对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一个挑战。
策略:注意力不集中见四年级。
五年级的语文学习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从字的读音到词到句子到写作都有所要求,并且对语言的精细理解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求五年级的孩子有这样一些知识的贮备过程:形近字如何区分,同义词如何使用,语境是如何影响用词的等等这些方面的东西,这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语感基础和归纳总结能力。所以这个时候要引导孩子多读,多总结。读的东西从课内到课外,或短或长,都没有关系。阅读量上去了,语感也就有了。归纳总结这方面,要让孩子在平时阅读中注意近义词的用法,多记一些例句,也就差不多了。
关于数学的新内容,要让孩子习惯新的思维方式。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新概念和新思维方式不断加入的过程,要告诉孩子数学是这样子的,要习惯这种变化。每次新知识和新概念的加入,要尽快掌握这些知识的基本概念,并尽量多应用以求熟练,碰见题目优先考虑新学的方法。
六年级:六年级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小升初学校的选拔和以后初中生活的适应。
策略:告诉家长小六的重要性:这是小学的最后一年,虽然小升初的考试取消了,但六年级的成绩对择校的影响很大,给孩子查缺补漏这是最后的机会,一方面要针对他的弱项给予辅导,一方面要对他成绩提高最有帮助的科目给予分析,争取最快提分。如果这个事情做不好,对孩子的将来有很大的影响(发挥)。
小六的课程分时段:若是小六开始来报名的孩子,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以查缺补漏为主,哪里需要补哪里。还要渗透心理适应的相关内容,教给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的初中生活赢在起跑之前。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串一串知识点,传授一些考试方法,做题技巧,并调节考试心态。
关于小六暑假的引导:小六以后孩子就要进入中学学习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完成几个转变:一个是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一个是学习方法,小学的学习方法是应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的,对于初中的内容肯定不是那么的适应,所以要完成新的学习方法的转变;还有就是学习心态的转变,孩子要离开旧的学习环境,进入新的环境学习,如何尽快完成适应,尽快和新的同学熟识起来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他以后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影响高考。所以小六这个暑假很关键:若是孩子以前知识不牢固,这个时间一定要好好补;若是孩子基础还不错,就要抓紧时间预习初中的内容。越早接触,越早熟悉,越早适应,也就越早见效果。还有一点暑假要补的就是有些知识,在小学用不着,但初中又不怎么细讲。这些知识算是教学系统的一些漏洞,虽然初中常用了就会熟知,但早掌握,对孩子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小学6年之中的几个关键点是什么?

很多家长总在纠结一个问题:小学6年,哪一年最为关键?其实,对于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来说,小学6年每一年都很关键,但如果非要在这6年之中找出几个关键中的关键,有4个阶段值得家长们重视。即三年级、四年级、小学高年级。
三年级是孩子小升初的提前准备期,要想升入重点初中,孩子需要具备很多的“资历”,如多次被评为“三好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突出、在小学阶段得过很多奖项……孩子这些“资历”的具备需要从三年级就开始做好准备。
四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的转折期,很多孩子都是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严重的厌学现象的,所以家长必须给予四年级足够的重视。
小学高年级,孩子即将进入人生中的下一站——中学阶段,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自学能力开始对学习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高年级,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关键阶段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此,如果孩子在关键阶段没有走好,他今后的学习过程会变得非常艰难。就像在三年级这个关键阶段,但如果这一任务没有顺利地完成,它不仅会对下一阶段的任务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
孩子的人生不像下棋,走错了可以再重来,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的道路也只能走一次,所以,只有踏踏实实地迈好每一步,走好每一个关键阶段,他们的人生道路才能少些荆棘,多些平坦。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孩子的学习道路更是如此。但只有在那些“关键期”把脚印踩得深一些,把基础打得牢一些,把问题解决得彻底一些,孩子的学习道路才能走得更踏实、更顺利。
1.三年级。开始准备小升初
在一次三年级的家长会中,老师问家长这样一个问题:“从三年级开始就为小升初做准备早不早?”家长们的反应各不相同,但否定的声音却占大多数。有些家长甚至非常不理解地这样问老师:“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中间还有四年,现在就让孩子为小升初做准备,这不是给孩子增加负担吗?”老师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孩子进入重点初中需要什么条件吗?
老师告诉家长们:重点初中的“门槛儿”是很高的,并不是孩子成绩好就能进入重点初中就读。每个进入重点初中的孩子都有一本厚厚的简历,简历中那些名目繁多的奖状和证书是他们进入重点初中就读的“资本”。例如,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生”的奖状,作文大赛得奖的证书……如果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孩子才开始为小升初做准备,那他又如何有“资本”进入重点初中呢?
所以,从三年级开始,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为小升初做准备,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向“三好生”的目标迈进;同时,让孩子参加作文培训班,并让孩子经常把自己的作品寄给一些儿童报纸杂志,力争发表及获奖,希望他们能给自己的能力一个证明。




2.四年级,必须提高学习成绩
四年级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四年级,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学习成绩会一直保持“好”的记录;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电很难变得出色。
在四年级左右,孩子自我意识正在崛起,如果儿经努力成绩仍不见起色,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放弃学习。反之,在四年级,如果孩子的成绩一直很优秀,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优越,在这种优越感的影响下,他们的成绩会越来越优秀。
所以,四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转折期。从这一转折期开始,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会一路飙升,也可能会一落千丈。四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的转折期,很多孩子都是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严重的厌学现象的,所以家长必须给予四年级足够的重视。
在四年级,随着所学内容难度的增加,大多数孩子都会遇到一定的学习困难,他们常常认为这些学习困难是由于自己“笨”而造成的。这时,家长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学习优势,从而再次燃起学习的信心。
3.小学高年级,必须学会自学
如果用一个比喻形容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中学阶段的“能量储存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成功地积蓄了“优质”的能量,那他的学习能力就会在中学阶段爆发;但如果储存的能量不足,孩子在中学阶段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学习能力的“能源危机”。
简单来说,这种“优质”的能量就是自学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孩子马上就要进入中学学习,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与小学是有很大不同的:老师不再重复地讲解同一个知识点;老师不再手把手地辅导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所以,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自学能力开始对学习起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呢?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无非是让他们掌握两种具体的能力:一是找出问题、把握重点的能力;二是学会记笔记的能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