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长们要彻查:
- 自己是否给孩子增添了烦恼?
- 是否如莉迪亚的父母一样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 是否了解自己孩子的潜能极限?
- 是否给孩子空间,由他来选择自己愿意参加的课外活动和决定未来职业取向?
- 家长是让孩子做家长认为正确的事,还是让孩子做孩子认为对的事?
孩子是家长们年轻力壮时的欣喜之作。希望家长们保持迎接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的快乐初心,让孩子健康而且尽量愉快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家长没有权力给孩子加烦恼、增压力。尽管有虎妈虎爹的案例,但真正为孩子好,还是做放手的爸妈,让孩子过自己的人生吧。其次,除了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家长能让他们也玩得好吗?
在我女儿进入大学后,我的博士导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醒我:虽然现在打电话、email多了,但是不时地给孩子发个卡片、寄点小礼物,她会感到新颖和关爱。我照做了。效果还真不错。女儿离家上学几年,她不时会收到我的信件,有名人名言卡片、一张小剪报,有幽默笑话,有时是逗趣画片,女儿很高兴。当她毕业离校,我帮她收拾东西时,发现她保留着我寄给她的所有卡片和信件!
期末考试前一周,大学生们忙于准备各科考试,常常彻夜不眠,这是他们的“死亡周”(Dead Week)。在那个时候,我曾给女儿寄过几次几美元的小玩具,如蹦球、小飞碟、小魔术游戏。当她和同学准备考试累了的时候,拿出个玩具,几个同学“疯玩儿”一会儿,“傻笑”一会儿,挺开心,放松了考试压力。
第三,再请家长不要忘记写作的力量。这个手机时代,交流速度快了,简短了,但也让许多人丢掉了一个好习惯——书写。家长和孩子意见不合时,不要急于表达出来,不要被几句短信误解了,甚至伤害了彼此的感情。尤其当家长发现孩子情绪有大变化时,必须要面对面坐下来,细细亲切交谈。家长沉住气,先记点心理笔记,把思路清理,再和孩子交流。这样,讲话内容明晰,少啰嗦,占时少。孩子总爱对家长说:“这样的话,你己经讲了许多遍了。”记笔记再交流,可以让家长自检,少说废话,少重复自己的话。

亲子交流是为了帮助孩子减压,也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减压。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在自己和孩子都平静时,轻声细语,亲子间互相问问题,一起分析不开心的缘由和探讨解决的方法,为孩子的大脑全面健康发展铺路。另一方面,也应该鼓励孩子勤于把烦恼一一记下,有助于梳理真正的烦恼缘由。如此坚持下去,孩子们学习了排除烦恼的方法,这是家长赠给孩子受益终身的利器。
教育的路上,我们从未停止!
更多右脑开发知识,
请关注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加盟热线:400-037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