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09阅读
  • 0回复

熊娃有犯错 不妨趣味惩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范玉丹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6-05
熊娃又犯错 不妨趣味惩罚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是拉到边上臭骂一顿,还是关进小黑屋请他吃“皮带炒肉丝”?但是似乎这两种方法都不怎么好。近日豆豆妈讲述了她的处理方式,小编仔细一听发现真的很有道理,完全无法反驳啊!
案例1:饮料杯打翻了

家里人一起吃饭,每个人都倒一杯饮料在面前。豆豆心情特别好,手舞足蹈的,一不小心就悲剧了,杯子倒了饮料撒了一桌,幸好妈妈眼疾手快,接住了杯子,杯子才没有被摔碎。
一般做法:

通常情况下,大人会很生气,脾气不好的家长立马就变成了连珠炮:“乱动什么?把杯子碰倒了,碎了怎么办?撒一身的饮料衣服搞得脏死了!今天别想喝了!”搞得孩子大哭,聚餐不愉快。这种做法并不是三思而后行,家长没有从孩子的视角来对待问题。

有些家长比较温和,孩子年龄小好动也是正常,谁小时候没打翻过杯子呢?又不是故意要摔东西,所以还是比较宽容的,收拾收拾残局,再倒一杯饮料给孩子,安抚两句叫孩子不要害怕。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看算是比较理解和尊重孩子,但是却过于宠溺,孩子毕竟还是做了坏事,家长这么一说,孩子完全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豆豆妈做法:

那究竟怎么做才能避免自己大发雷霆又能让孩子自食恶果呢?看看豆豆妈是怎么做的吧:

豆妈:“饮料没了吧,你没的喝喽!”

豆豆撇着小嘴不满意的“哼”一声。

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要承担后果,打翻饮料就没有饮料喝。

豆妈:“拿点纸,把自己身上和桌上擦干净。”

豆豆瞪大眼睛表示不满。

可是孩子打翻了东西,就需要承担责任,教会他要有担当,一人做事一人当。

但是迫于压力,孩子还是拿了纸把桌子擦干净了,看着别人杯子里面的饮料孩子特别羡慕,可怜汪汪的望着,祈求的小眼神看着妈妈说“可以帮我再倒一杯吗?”妈妈并不是完全不通人情的,说“可以,但是这次该怎么做才能不再犯错误呢?如果再打翻怎么办呢?”豆豆想了想,挥着手说不能这样做,结果又差点不小心碰到,自觉地把杯子往里面推了推,说“还是往里面放放比较安全,还不能动来动去的碰到。”

事情就这么圆满结束了,孩子打翻了杯子,承担了“没有饮料喝”的后果;豆豆还知道了做错事要负责任,打翻饮料需要打扫干净;豆豆还懂得了怎样避免下次再犯错误的方法;所以孩子通过一件事就明白了这么多道理。

案例2:手油油的乱摸

豆豆吃饭满手都是油腻腻的,妈妈拿抹布准备给她擦一下,结果这孩子调皮顺势就把手上的油摸到妈妈身上了,妈妈很生气,可是这孩子反倒笑的更开心了,根本就是故意的。

妈妈“脏手不要摸别人衣服,非常不礼貌,而且还会把别人衣服弄脏!”

豆豆根本就不在意,还嬉皮笑脸无所谓的样子。

妈妈“看看,妈妈衣服脏了,你说怎么办吧?”

豆豆看看“脏了就洗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妈妈顺着他的话说下去“行啊,你帮我洗。”

豆豆知道上当了“为,为什么我洗!你洗,我不会洗。”

妈妈非常坚持自己:“当然是你洗啦,你弄脏的当然是你洗了。”

其实豆豆根本就不会洗衣服,也没有洗过衣服。但是这一次妈妈偏要他洗,虽然知道他洗不干净,也就是在那边学着样子洗洗罢了。妈妈就是要收拾他,让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还得承担后果,尽力弥补,不要指望别人帮他处理后果。

案例3:吃饭要喂

豆豆边吃饭边玩玩具,手忙不过来要妈妈喂饭。妈妈转身拿了一根绳子把豆豆的手绑了起来,说“有手的人都是自己吃饭,没有手才需要人喂,你要人喂你吃饭就像没手一样,所以我才把你绑起来。”
豆豆很快就感觉到绑起来非常不舒服,因为没办法玩玩具了……

妈妈趁热打铁的说道“你有手吗?有手就自己吃饭,也能用手玩,要么你就没有手,我来喂你吃饭,同时也没有手玩玩具,你选择哪一个?”

豆豆才知道手的重要性,“我不想没有手!”豆豆在重获自由之后自己把饭吃掉了。

为什么要自己吃饭呢?因为豆豆你是有手的孩子啊,为什么要人喂呢?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食其力,不需要别人来帮忙。但是教育孩子靠讲往往不一定奏效,所以家长可以用行动来让他尝尝后果,不愿意自己吃饭,那就是不愿意自己动手,那还要手干嘛呢?干错绑起来算了喽。绑并不是暴力,没有仗势欺人,没有语言和行为上的暴力,也没有强迫孩子,更没有伤害孩子,只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实际体验明白不自己动手的后果,从而让孩子理解有手就应该自己吃饭的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