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不管怎样,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独立自主等优秀品质养成以及社交能力发展。然而我国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家庭教育长期缺失、有效监护不足,正陷于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的危险之中。
对此,除了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立法保护力度,学校和老师在现有条件下,又该主动做些什么呢?
在刚刚结束的伊利方舟第五期儿童安全专题研讨班结业仪式上,面对来自中西部地区50余名基层儿童安全教育工作者,伊利方舟特聘专家、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专员、上海市虹口区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主任陈再跃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保护好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三个“重要”:
第一,使用比拥有重要。在伊利方舟的课堂上,老师们学了很多技巧和方法,但是只有将这些技巧和方法实践下去,结合自身资源,把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勇于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孩子。
同理,以“遵守交通规则”为例,城市里的父母们作为成年人,在孩子面前是否能以身作则、依法行事?我们“拥有”避免交通意外的常识,如第二,方向比努力重要。我们教育、保护孩子,必须要注意努力的方向,就像我们去关爱留守儿童一样,不能为了关爱而关爱,要真正从他们的心理感受出发,避免标签化,让他们真正融入集体,快乐成长。如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特殊的一群,反而会在留守儿童心理制造伤害。
同样的,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将孩子一辈子放在自己的襁褓之中。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就曾在两会提案中指出: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安全观,用保护和尊重的态度开展农村儿童安全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伊利方舟的行动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的保护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果不去使用和遵守,又如何保护好孩子呢?
第三,摆正心态比固守现实重要。积极的态度诞生成功的果实,消极的态度孕育失败的萌芽。有人会说,中西部地区没有东部城市的条件,一些教学方法无法呈现。但是,来自内蒙古的白校长就在观摩学习基础上,沉下心来研究本校特点,找到了更切合本校现实的体验式教学办法,与所有学员分享了一套颇有创新价值的“安全生态校”建设方案。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才能找到方法来克服困难。
反观家庭教育:不可否认,物质的匮乏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些许影响,但父母高质量的陪伴绝对是可以修补孩子个性缺点的最好营养品。作为父母,用积极的心态,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这才是孩子真正能够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