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感统游戏--滑板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5123
阅读
0
回复
感统游戏--滑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木木
UID:6345
注册时间
2015-07-20
最后登录
2016-08-20
在线时间
4小时
发帖
374
搜Ta的帖子
精华
7
金币
374
烩面
444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荣誉会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4-03
感统游戏--滑板
滑板游戏对前庭感觉和触觉的姿势调节,引发的平衡反应非常丰富,加上视觉情报的大量输入,脊髓及四肢运动产生的本体感,眼球运动输入的感觉信息,在感觉统合运动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功能,因此,滑板游戏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进行滑板活动时,视觉将情报大量送往大脑中枢神经体系,固有感觉会使小脑更为苏醒,指挥着肌肉紧张感的变化。大脑小脑间的运作可以有强有力的正确整合作用,使孩子的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有积极性的发展。
滑板活动的主要感觉输入有:(l)前庭固有感觉:在滑板上用俯卧姿势爬行移动将对前庭器官产生大量的刺激,俯卧时的重力感及在行进中肌肉、关节移动所产生的紧张感:
(2)触觉:接触的身体触压感觉,手与地面接触时的皮肤、肌肉感觉。(3)视觉:爬姿活动时对前庭平衡器官的特别刺激及颈背肌肉强烈收缩所产生的本体感觉的强大信息对动眼神经的内侧从束的直接作用,对眼球运动的稳定性有极佳的作用,有助于良好自我视觉及视觉空间的形成。
1.静态飞机式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保持这种姿势直至坚持不住,这就是静态的滑板姿势。注意头颈部尽量抬起,双手双脚尽量伸展提高,一般6岁左右的孩子可保持这种姿势20—30秒钟。
在平衡能力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保持某种姿势,以抗衡地心引力。平衡能力强,颈部张力足够的孩子做这个姿势时,没有什么问题,但颈部张力不足、前庭平衡发展不良的孩子,头部、颈部很难抬高,做这种动作时有明显的困难,因此,这种姿势也常用于检查内耳前庭系统效率的好坏。2.乌龟仰躺
让孩子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这也是一种抗衡地心引力的姿势,傲这种动作时头、腕、脚都会向上举,并使筋肉产生张力6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20—30秒。3.乌龟爬行
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离,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馒往前爬行移动,称为乌龟爬行。移动时可往前也可往后退,还可通过手来控制方向,按指定路线行进,并可在原地做180。或360的旋转。滑板上滑动时,要以腹部为重心,颈部用力往t:提,胸部才能够挺起来,以这样的姿势滑动时才能够轻松容易,另外,手的正确使用也非常重要,爬行时双手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爬姿活动时带给前庭平衡器官(三个半规管和椭圆囊、球囊)的刺激不同于人体直立时,婴儿时期缺少俯卧和爬行训练的儿童,尤其需要补上这一课,让孩子重新经历并强化个体发展过程中的趴和爬的行为。
滑板爬行除了对前庭平衡器官进行缓慢刺激外,还能直接促进手臂和胸部肌肉的强健有力,活动中协同产生的颈、背部肌肉的强烈收缩和眼球搜索运动,可以改善眼球跳跃运动的过度敏感或迟钝——跳跃不安的让其稳定下来,不活动的让其平顺活动起来,从而改善眼睛的注视能力和眼手协调的能力。持续的滑板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动眼肌肉的张力,保持眼球阅读移动时的平顺稳定,促进专心阅读,对好动不安和阅读困难的孩子有很大的帮助。感觉统合良好的孩子只要练习几次,就可以顺利操作这种滑板,只用少量的力就可在滑板上滑得很优美。但颈部张力不足,前庭平衡发展不良的孩子,在滑板上头、胸抬不起来,头部低垂,双腿也抬不起来,双脚在地板上拖,腹部无法正确用力,滑动时身体不能很好控制滑板的运动,不能用腹部带动滑板随身体而移动,滑板往往在身体F面乱动.甚至使腹部离开滑板,以至于整个身子会从滑板上翻落或滑落。这类孩子滑行时非常不安,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来滑动滑板,同时他们也很容易疲倦,在学业方面,同样需要很多的精力,也很容易疲倦。还有的孩子双手的协调能力差,触觉发展不良,害怕与地面接触和磨擦,只是用几个手指接触地面,给人种爬得非常吃力又爬不动的印象。这类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大多有问题,要耐心教会他如何保持身体平衡和正确用手的能力。
滑板爬行的活动量可从每天爬行30个8~10米的距离开始,逐渐增加至80~100次。4.青蛙蹬
当孩子对滑板爬行运动比较熟练后,就可以教导孩子练习青蛙蹬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i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如此反复多次。注意头颈部要抬起,双手臂要伸直尽量前伸,为了使蹬出去的力量足够大,身体的下半部、大小囊的双足姿势,最好能够像青蛙游泳时的样子,特别重要的是足的姿势,要用足底而不是足背去蹬墙壁。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回转时限、手、脚协调运动,利用惯性使滑板运动自如 青蛙蹬除了对前庭平衡器官产生缓慢的刺激外,对身体肌肉紧张,本体感和身体形象的建立帮助很大。通过双手双脚同时舒缩,对促进两侧统合的感觉有很大的作用。完成这种运动时,肌肉及关节间协调配合能力非常重要,没有足够的运动企划能力的孩子,很难有效地协调完成这一连串的动作。由于眼睛看不到,本体感不佳的孩子很难将足底摆在正确的位置,很可能将足背朝向墙壁,错误的动作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反弹力,以致做不好这种简单的动作。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青蛙蹬的活动可从30次(距离8~10米)逐渐增加到100次左右。5.俯卧旋转
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可先往右转,再往左转。旋转的次数不一,可以从两三次逐渐增加到二三十次,甚至于一百次以上。主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致,孩子在旋转中是否引起头晕,及旋转后一小时内的持续效应来做适宜次数的判断。如孩子很快就感到头晕,不要勉强,否则会出现脸色苍白、心慌、呕吐等;越不头晕的孩子,越需要自我快速旋转或被动快速旋转:轻轻旋转就容易头晕的孩子,无法接受别人外来的推动和旋转时,应鼓励孩子自我馒速旋转三五圈到几十圈,对脑神经的顺应性训练很有帮助。严重前庭反应不足的孩子,常可看到旋转时手不过中线的情形,而且很少引起头晕,这些孩子最需要原地旋转的训练。
自己在原地打转所诱导的脑神经适应外界要求的应变能力,比被动式的旋转来得好,这是由于双手扶地面用力的同时,也要估计自己头晕能承受的程度,以及全身的位置和惰性(身体形象的一部分),因而对顺应性反应的作用较好。6.单人牵引滑行
让孩子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孩子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对于手臂力量不够、不会用手爬动的孩子,可用这种方法带动他滑行,协助他体会滑板上运动时的前庭感受。牵引的速度不要太快,尽量让孩子自己用力拉动身体。旋转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无法接受,就不要勉强,先多做孩子能够胜任并且乐于去做的活动。
7.双人牵引滑行让孩子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孩子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孩子的滑行。见图6-5,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这项活动比单人牵引滑行的难度要大,由于绳索两端分别握在两个人手中,力量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改变,需要孩子自己掌握好手的平衡,双手协调地带动身体滑动。同样,应尽量让孩子自己用力拉动身体移动,如果孩子无法接受快速的旋转,就不要勉强他。8.滑板过河
让孩子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孩子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协同运动带动滑板滑动。仰滑时,手部必须抓紧绳索,用手腕及手臂的伸缩力量带动滑板滑动,同时肩部必须保持好平衡,腰、背部肌肉紧张用力保持身体譬贴滑板,双脚钩住绳索协助保持身体的平衡并使背部正好与滑板紧贴,否则,手腕伸缩时,身体便会歪斜或离开滑板。
身体屈曲时,麓庭接收的信息更丰富,肩、头的同时收缩,对紧张性述走反射的调整很有帮助。有的孩子仰滑时,颈部无法用力使头抬起,或者腰部使不上劲,从滑板上掉落下来;有的手脚缺乏应有的灵活,不知如何协调滑动?这大多是因为肌张力的维持上有问题,以至运动企划能力不足。肌肉张力不足的孩子,在大肌肉的发育方面必然也不太好,从而会影响到站立、行走、坐的正常能力,常给人一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感觉。这类孩子通常容易焦虑、紧张,肌肉僵硬、缺乏自信心。9.过隧道
当孩子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布小动物等),规定孩子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孩子的兴趣。 这项活动可以通过方向的变化来促进视觉和固有感觉的统合,并以方向感觉的形成强化身体形象概念。10.火车厢接龙
可以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孩子双手握着前面孩子的双腿,由第一个孩子带领,顾着通道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由前面的孩子用双脚勾着后面孩子的颈部一起滑动,有时做前面的引导者,有时做后面的接续人.这种火车厢接龙的活动,在颈、背部肌肉强烈收缩的情况下,促进手脚并用及左右双侧的协调,对感觉神经过度敏感或过分迟钝,即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11.滑板上投球让孩子趴在滑板上,滑板旁放一篮子小球(小皮球或乒乓球),前方2—3米处放置一只空篮子,要求孩子将球投到前方的篮子中。
这项活动可加强颈部肌肉的肌力,改进前庭平衡能力,并整合手部力气来投球,提供零碎能力整合的机会。有的孩子无法将球投到指定的篮子中,容易产生沮丧的情绪,应根据孩子的能力调节篮子的距离和大小,鼓励他尽量投,等他控制方向、距离的能力有所提高,投掷的准确度提高后再增加难度,将篮子放得稍远些或将篮子换小一些。
可每天安排孩子投球200—400次。12.滑板上水平推球
让孩子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30厘米,用双于对墙壁做水平推球,待球从墙壁弹回后双手接住再推,如此循环反复。 做这个动作需要颈、背部肌肉强烈收缩,眼睛的注视,还可增进于部的本体感觉,促进眼手协调和双手的协调运动。有些孩子开始时不能很好地推球,也无法接球,经过训练可很快进展到50一100次,再逐步增加到200次、300次、400次,进行密集训练时可以每天推400一600次。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可让两、三个孩子一起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大家同时往墙脚中间一个定点用力推球,玩撞球的游戏。指导者也可趴在滑板上参加游戏,用口令“一、二、三、投!”来指挥大家一起投擅球。
也可让两个孩子一组,玩轮流推球,把球以一定的角度推向墙脚上某个点,使球撞墙后反弹向另一个孩子,由对方接住再推向墙脚撞墙后反射回来。如此反复多次,必须双方密切配合,才能推得准,接得好,看能推多少次不捡球。13.滑板上抛球
让孩子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2—3米,双手抱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壁30—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这是一个比水平推球难度要高的动作,在颈、背部肌肉强烈收缩的条件下,可以促进前庭的功能,还可以增进视觉的立体判断,特别有益于运用眼手协调时的脑神经内部反馈.这项活动还能有助于左右协调,使手脚更灵巧,动作更灵活,对改善前庭功能和整体感觉系统都很重要。
14.双人推球比赛当孩子对滑板爬行比较熟练以后,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进行水平推球、接球的活动。
这项活动能促进颈、背部肌肉的收缩,对前庭产生特别的刺激,对增强眼球控制能力,改善视觉、听觉都有极好的效果。15.双人拍球比赛
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各人手握球拍,进行拍球的对打游戏。可用乒乓球、小皮球、粘贴球等。这种游戏与推球相比,难度较大,但趣味性也更强。除了能促进颈、背部肌肉的收缩,对前庭产生特别的刺激外,对眼球控制、身体形象、视觉空间知觉都有很大帮助,并可促使视觉和运动感觉产生更大的协调统合能力。
16.分组比赛可让孩子趴在滑板上,将数位孩子分成两组进行推球或抢球比赛,类似篮球豉足球比赛,双方各设置一个球网或球篮,孩子爬来爬去追球,每次将球推入或投入对方的球篮或球网中就得1分。也可让孩子各持一个球拍进行比赛,只允许用球拍击球,不允许用手碰球,每次将球击人对方的球网可得1分。
玩分组比赛的时间,可以是十分钟、二十分钟,也可长达30分钟以上。通过这些比赛可激发孩子进行自主活动的热情,活动中所产生的持续性颈、背肌肉的收缩及对前庭的特别刺激,对好动分心、听觉、视觉及手眼协调都有很好的效果,并能产生一系列顺应反应。对于比较被动的孩子,指导者可有意把球抛到他的附近,让他容易捡到球,同时吸引大家爬向他去抢球,引起大家的高度兴致。所以积极做这种活动,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滑板上的分组比赛是容易兴奋又好玩的活动,玩到脖子酸了以后,再坚持多玩一会儿,效果比较好。
17.闭眼的滑板活动(l)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先睁眼看清楚目标后,闭上眼睛,滑过距离l一3米远的“山洞”,或摸索着去取J一3米远处的绒布小动物,或碰打悬挂在空中的气球或小绒布动物。也可以仰卧的姿势进行同样的尝试。
这种活动对提高视觉空间的辨别能力,增强身体形象的训练很有作用。(2)在相距3米左右的墙壁间,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双手向前伸直挺胸抬头,.双眼直视前方看好自己的行进路线后闭上双眼,双脚屈曲蹬墙,推动滑板和身体往前滑行.当双手碰到对面墙壁时,手腕和手肘顺势屈曲,弹性吸收全身的冲力,然后双手伸直推墙,利用反弹力把滑板和全身推向脚的方向.双脚碰到墙壁时,双腿顺势屈曲,弹性吸收全身的冲力,瞬间反弹时双脚用力蹬墙壁,推动滑板和身体往头.手方向滑行,如此往返多次,直到滑板或身体位置歪斜得很厉害,不纠正无法再做下去为止.每次活动做50~100次不等。
(3)在相距3米左右的墙壁间,让孩子仰卧在滑板上,双手双脚稍向一卜弯曲,看清自己的行进方向,然后闭上双眼,双脚屈曲蹬墙壁推动滑板和身体往头、手的方向滑行,双手碰到对面的墙壁时,顺势弯曲,弹性推动墙壁,使滑板和身体往脚的方向滑动,双脚碰到墙壁时,再屈曲——蹬墙,推动滑板往头、手方向滑动。如此往返多次。孩子坐着或站着时,所得不到的感觉输入动作反应,可从滑板上的活动诱发而得到。多次练习后,孩子逐渐能精通这些感觉和反应,他的脑海也学会如何调节感觉活动,并形成更正确的身体形象于脑中。滑板上的活功使身体受到的神经刺激,对脑干部的感觉和运动企划的组合,特别重要。脑干部提供身体跟空间关系的重要神经信息,特别是对事物或声音的方向和距离自身多远的信息,并使身体产生相应的动作来对这些感觉信息作出反应:只有当视、听觉在脑干部的处理程序和身体跟重力感觉的处理程序相连,而且郝发展得很好时,大脑半球的视、听觉才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滑板上的全身运动,配合所产生的感觉输入和脑于部的组合,建立了大脑处理有关语言和阅读技巧的深厚基础,对于语言发育不佳、阅读能力不强的孩子的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只在滑板上爬行一两次,对不规则发展的神经系统的作用不大,好在滑板很好玩,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多数孩子都很乐意做滑板游戏。滑板爬行多次之后,才能加强前庭系统和前庭输入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过这些联系,才会把脑内的促进和抑制力量重新组合。
滑板运动的量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以每天活动半个小时至一小时比较适宜,滑不好的孩子刚开始不要强迫他滑得太多,可根据具体情况滑5 ~IO次不等,等他动作熟练以后再增加到60一100次,滑板游戏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感觉运动能力等进行选择,先从简单的静态飞机式和乌龟爬行开始,然后练习青蛙蹬和俯卧推,在做好了这几项的基础之上,再练习难度较大的活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