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教导我们什么是好和什么是不好
孙献海发表于 2025-04-30 23:41
前不久的三八妇女节,papi酱一番“父母的幸福和快乐不应该100%来自子女”的言论登上了热搜。
图片源于网络  其中有个网友的评论是:
  父母最爱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但是真的希望他们也能“为了自己好”。
  因为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这条评论获得近三万个赞被顶到了热评第一。
  “我都是为了你好”
  “我和你爸做一切都是为了你”
  “你这样,对得起我的付出吗?”
  ……
  这些话,出现在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说这种话,无非是为了表示自己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学习、工作。
  但是对于儿女来说,就有了一种负罪感,仿佛父母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儿女造成的。
  这些话背后的爱常常让孩子喘不过气:
@www摇啊摇:
  小时候父母会说要不是为了你我们早就离婚了。每次听到这个我都很烦,总感觉是我阻挡了他们去追求幸福,把他们绑在一起了。
  其实我很想说你们要离就离啊,在你们希望给我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我也希望你们可以过的幸福。
@肖乙己:
  其实我妈特别好,可是她总是用最传统最封建的想法来禁锢我,我觉得好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被太多人谆谆教导你说“你这样会浪费你一生”“我是为你好”。
  这个太可怕了,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年被人家教导我们什么是好和什么是不好,而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我和什么是我们,重要的是什么是你。
@比格易尔
  我的爸爸妈妈总是会说“这次出去玩就是为了你,陪你玩的”,“这道菜就是为你做的快来吃”怎么怎么样,每当说完类似这样的话我就没有了一点点兴趣,会很烦很压抑但又没办法表达出来,因为妈妈会伤心爸爸会生气。
  曾经看过一份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82%的家长已经做好了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
  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尤其是妈妈。
  这些妈妈没有想过,丧失了自我的她们,对孩子而言是多大的灾难。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朱雨辰的妈妈,这个“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对待儿子的母亲。
图片源于网络  哪怕朱妈妈已经71岁了,她还是坚持跟儿子一起进组拍戏,照顾日常起居;
  她的宗旨:“不管儿子走到哪里,南征北战,我都要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
  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给朱雨辰熬一道步骤繁琐的梨汤,一熬就是十几年。
  母亲这样“牺牲自我”,“儿子不好我就不安心”无微不至的关爱,换来的却是朱雨辰深夜无奈又无助的痛哭,甚至说出了“你这是要逼死我”这样的话。
  恕我直言,这样失掉自我,“牺牲”自己来换取孩子的成长,把孩子当做生命的全部意义的妈妈,是失败的。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说过一句话: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
  妈妈的付出,很多时候,换来的并不是孩子的幸福,而是他一生的愧疚和枷锁。
  因为孩子想要的,并不是那个一味为自己付出的妈妈,而是一个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的妈妈。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要学会适度自私”,作为一个从事亲子教育的工作者,我这样告诉身边的父母朋友们。
  什么叫适度自私?
  就是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去达到。
  如果左边是你特别
下一页 (1/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