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孩子的触觉训练
常言说:“三岁看老”,我们常用这句俗语来指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事实上,0~3岁还是孩子身体感觉系统发育的敏感期。孩子在敏感期内,有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训练,也将对孩子一生影响深远。
触觉失调的两种不同表现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表现却截然相反。 触觉敏感 在一群玩耍的孩子中,当你留心观察的时候,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比如他们个性孤僻,显得非常不合群,或者时不时会和小朋友发生各种冲突,或者习惯用攻击性的行为来欺负别人。 这一类的孩子,属于触觉敏感型,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会比较差,哪怕一些轻微的触碰也会让他产生负面的情绪。如果再往前追溯,可能孩子还在襁褓中时,就显得非常黏人,只能让最亲近的家人抱,对于不熟悉的外人来抱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甚至做出一些令大人无法理解的异常行为。
触觉迟钝 相反,触觉迟钝的孩子,则会表现得比较笨拙一些,他们的大脑分辨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差。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些家长非常心疼地埋怨学会走路的孩子,都能够自己走了,却还是跌跌撞撞,眼前明明有一块大石头挡着,他都没发觉,结果又是重重一跤。有时候,摔了,伤了,甚至流血了,大人心疼得不得了,孩子自己却没有太多的感知。 触觉训练,有多重要? 无论是触觉敏感型还是触觉迟钝型,大多都是孩子在感官发育的敏感期,没有对孩子做好触感训练,导致孩子要么无法接纳外界刺激,要么对外界刺激过于迟钝。
抓物件 当孩子能够自己坐起来的时候,妈妈可以挑选不同质地的小物件给孩子拿一拿,握一握。比如带声响的小玩具,光滑的小积木、柔软的绒布娃娃、干净的卫生纸筒、胶带……甚至是爸爸妈妈不一样的下巴。让孩子一边在摸的过程中,一边告诉他这是什么,有什么感觉等等。 孩子在不断的抓握中,不仅触觉会得到训练,手部的肌肉以及协调性也会不断得到加强;并且,不同的物品给孩子不同的触感,通过触摸,则能让孩子更好地感知和认识物品的属性,有助于提升孩子认知事物的能力呢! 动小手 当孩子能够自己行走了,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能力,爸爸妈妈们则可以通过让孩子实践动手来进行触觉训练。
比如说,在给孩子吃香蕉的时候,可以尝试引导孩子自己拨香蕉皮,或者拨橘子皮、剥鸡蛋等等,一边剥,一边可以用语言引导孩子香蕉皮软软的,鸡蛋壳硬硬的,让孩子对不同质地有进一步认识。 比如说,让孩子玩一玩叠加积木的小游戏,让孩子感知一下模块的大小以及使用,甚至可以给孩子蒙上眼睛,抓一抓小物件,并让他猜一猜,他手里抓到的是什么。
这些不同质地的物品,孩子通过肌肤的触觉感,能够提高他对各种质地物品的灵敏感知度,也能够锻炼孩子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并将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生活才是一个大学堂,做一个有心的父母,不错过孩子发育的每一个敏感期,其实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