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42阅读
  • 0回复

脑潜能开发与生长关键期这些关系密不可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兰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9-29
脑潜能开发与生长关键期这些关系密不可分
  揭开儿童成长奥秘

  儿童自由发展的奥秘就在于为寻求内部营养所需要的方法和适应自身原始冲动的能力。如果儿童不能自然地得到自主的有机发展,如果寻求如何发展儿童的精力(扩张潜力)和与儿童自然发育所需要的方法,那么要使儿童能自由地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了解了幼儿关键期,了解了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发展模式,也就知道该怎样才能更恰当地帮助孩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幼儿敏感期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色?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为什么孩子喜欢抓这抓哪?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比黄金还要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也就是指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通过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心智水平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一、语言敏感期(出生~6岁)
  1.敏感期特点
  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时的口形,并且发出牙牙学语声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内,孩子会模仿成人说话,会重复别人的话;会建立概念,把自己的认知感觉与语言匹配起来;也会诅咒,甚至是说脏话,因为他发现这些语言具有强大的力量;当然,他还会同父母说无声的悄悄话,感受语言的魅力;还特别喜欢接电……


  2.敏感期具体表现
  (1)模仿: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不断重复(出生~2.5岁)
  (2)匹配:发现所有的事物、人都有称呼,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与语言匹配起来(2.5~3岁)
  (3)句子表达: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3~4岁)
  (4)诅咒:发现语言的力量,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是诅咒(3~4岁)
  (5)悄悄话:孩子语言敏感期的特殊表现(3~4岁)
  (6)接电话:拿起电话,一口气说完“请问你找谁?好的,再见!”(3~4岁)
  (7)口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发展(3~4岁)
  (8)哭泣:孩子用哭泣表达心中的感受或想法(3~6岁)
  3.应对措施
  这段时间内,父母应该常和幼儿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
加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可以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出生~4岁)
  1.敏感期特点
  所谓秩序敏感期,就是指孩子对于环境中的物体的定向位置以及活动的安排次序等非常敏感,一旦这种秩序遭到破坏,他就会极度不安,就会焦虑,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对孩子来说,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他就会无所适从,就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恐惧、哭泣,甚至会大发脾气……


  2.敏感期具体表现
  (1)找“主人”:孩子非常喜欢给物品找“主人”,不允许别人用不是他的东西(0~4岁)
  (2)“归位”:乐于将所有的东西“归位”,否则孩子就会焦虑不安、哭闹等(~4岁)
  (3)“重来”:不符合孩子心意的事情、顺序不对的事情就得“重来”(2~4岁)
  (4)重复: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也爱让她重复,比如垒高、开关灯、藏东西的游戏等(2~4岁)
  (5)“作对”:不让孩子玩孩子偏玩,不让孩子吃孩子偏吃,让孩子读8他偏读9,等等(3~4岁)
  (6)不愿洗手:对洗手非常排斥,给孩子讲道理他也不会听(3~4岁)
  (7)暴力:打小朋友屁股、布娃娃,故意摔坏自己的玩具等(3~4岁)
  3.应对措施
  成人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熟悉环境。儿童经常感受有序的环境,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能逐步构建。
  三、感观敏感期(出生~6岁)
  1.敏感期特点
  从出生起,婴儿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了解事物,熟悉环境。3岁前,幼儿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3~6岁时就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中的事物。在感官敏感期内,孩子会用口来实现对味觉和触觉的认知,会把他能拿到的一切东西都往嘴里放,还会吃手;他还会冷不丁地咬人,打人……


  2.敏感期具体表现
  (1)眼睛:孩子刚出生时会对明暗相间的地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会盯着看(出生~0.5岁)。
  (2)CD光盘、大头娃娃、镜子、各种形状等:孩子非常喜欢这些视觉道具(出生~2.5岁)。
  (3)色彩:对色彩开始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尝试寻找不同的颜色(3~4岁)。
  (4)耳朵:不喜欢静悄悄,喜欢在有声音的环境中(出生~2岁)。
  (5)噪音:孩子的“声音世界”与成人不同,他也会对噪音敏感(3~~6岁)。
  (6)“妈妈腔”:孩子喜欢妈妈用“发音清晰、语速略慢、适度重复、语句简短、内容具体”的“妈妈腔”来跟自己说话(出生~6岁)。
  (7)口:孩子用口来实现味觉、触觉认知(出生~2.5岁)。
  (8)吃手:孩子会吃手,会练习牙齿、使用舌头(出生~6岁)。
  (9)咬人:冷不丁地咬人一口(出生~2.5岁)。
  (10)打人:打妈妈、奶奶的脸和头等,狠狠地拽妈妈的长头发等(出生~2.5岁)。
  (10)抓、扔、捏:喜欢抓软东西、扔东西、用两只手捏东西(出生~2.5岁)。
  (12)玩沙,玩水:非常喜欢玩水,玩沙(出生~6岁)。
  (13)绘画:喜欢画画,先是“乱画”,然后才是“会画”(4~5岁)。
  (14)音乐:孩子一听到音乐,就会和着乐曲扭屁股(4~5岁)。
  3.应对措施
  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更多的引导幼儿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幼儿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尽可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1.敏感期特点
  一般来说,成年人常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不过,孩子却常常能够捕捉到其中的奥秘。所以,当孩子1岁多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对地上的小线头、床头上头发丝、角落里的小蚂蚁、草丛中的小花瓣、桌子上的纸屑,还有路边的小石子、书上的小蜗牛等小事物感兴趣时,就足以表明孩子关注细微事物的敏感期到来了……


  2.敏感期具体表现
  (1)小线头:用拇指和食指捏床上、衣服上的小线头,捏起来扔掉或放到嘴里(1.5~4岁)
  (2)头发丝:关注地上、床上、衣服上的头发丝,而且喜欢收集(1.5~4岁)
  (3)小蚂蚁:耐心地蹲在某个角落里仔细观察小蚂蚁(1.5~4岁)
  (4)小豆子:用两个手指捏饭菜里或地上的小豆子(1.5~4岁)
  (5)小花瓣:兴奋地捡地上凋落的小花瓣、树叶(1.5~4岁)
  (6)纸屑:对地上、桌上、桌脚边的纸屑非常感兴趣(1.5~4岁)
  (7)小石子:捡小石子是孩子的幸福时光(1.5~4岁)
  (8)蜗牛:雨后树林中、屋檐下的蜗牛也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1.5~4岁)
  3.应对措施
  (1)给孩子创造适当的观察机会。
  (2)别强行打扰孩子的“观察工作”。
  (3)不要强制性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4)多带孩子进入大自然,让他自己去观察。
  (5)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
  五、动作敏感期(出生~6岁)
  1.敏感期特点
  孩子从出生到6岁,这段时间都是动作敏感期末。开始,孩子会用手抓东西,扔东西,会爬,再到会行走,会旋转……会对插孔感兴趣,会喜欢捉迷藏,会模仿人的动作……这个期间,孩子是非常活泼好动的。


  2.敏感期具体表现
  (1)抓、爬、转、扔:先是抓、移动物体,扔东西等,再爬高、旋转等(出生~2.5岁)
  (2)插孔:对带孔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喜欢插拔吸管、钥匙等(2~3岁)
  (3)捉迷藏:孩子对“捉迷藏”非常感兴趣,喜欢把自己藏在床底下、桌子下、大衣柜、壁橱里等(2~4岁)
  (4)垒高:孩子把物体摞起来,垒高,推倒,再垒高,从而建立自己对三维空间的感觉(3~4岁)
  (5)模仿: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或好的,或坏的,一概模仿(出生~2.5岁)
  (6)剪、贴、涂:开始很自然地、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工具(3~4岁)
  (7)行走:对带“坡”的地方非常感兴趣,不知疲倦地行走(7、8个月—2岁以上)
  (8)行走:哪里不平哪里走,哪里脏乱哪里走(1~2.5岁)
  (9)玩具:非常喜欢各式各样的玩具,包括日常用具(出生~4岁)
  (10)游戏:喜欢玩各种各样的好玩的游戏(出生~4岁)
  3.应对措施
  父母应充分让幼儿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联系方面更应该加强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