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09阅读
  • 0回复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多做、少说(家长再忙也要看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香雪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2-14
李开复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
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教育孩子这件事,说的越多,孩子只会越叛逆,唯有父母身体力行,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差劲看过一个故事:
马克·吐温在教堂里面听牧师的募捐演讲,刚开始,他觉得牧师说的特别棒,立刻想要掏钱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说完,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点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说,马克·吐温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等牧师终于演讲结束,号召大家捐款时,生气的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钱,还偷偷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心理学解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得越多,说服力会大打折扣。
在很多家庭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喜欢唠叨的家长,孩子总是不以为意,反而是平时话比较少的家长,能让孩子老老实实听话。
其实这就是一种“超限效应”,因为父母的唠叨,其实是在降低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在消耗孩子的耐心。孩子虽然小,但是该懂的都懂,父母总是把简单的事情再三重复,只会让孩子不耐烦,甚至生出逆反心理。结果就是父母越让孩子怎么做,孩子越不那么做。李玫瑾教授说:
六岁以前,父母的话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孩子听不进去,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父母说的那些他都懂。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点到即止,千万不要无休止的唠叨。说的越多,孩子越不听话。


父母越讲道理,孩子越叛逆卢梭曾说:“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在《变形计》中,有一期节目中,城市男孩子豪的爸爸,可以说是“跟孩子讲道理失败”教科书级案例。
子豪爸爸是一名律师,他最操心的事儿,就是儿子子豪太爱玩电脑游戏,不跟他沟通。
所以他抓住机会就跟儿子讲道理:“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错的,经常打游戏是错的。”子豪答:“嗯,我知道。”接下来就是一通语重心长的大道理,子豪爸爸说的句句在理,儿子子豪“嗯”“啊”地答应着,等父亲说完,又马上回房间打游戏。子豪爸爸的说教仿佛是一场个人脱口秀,并没有达到一丝教育效果。儿子应对这种说教,也找到了自己应对的方法,那就是“左耳进,右耳出”,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用讲道理作为教育的唯一手段,这几乎是所有“问题家长”的通病。爱讲道理的父母,从来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也不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只会高高在上的审判孩子的行为,自作主张的对孩子的行为定性,然后用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去对孩子进行说教。没有共情的说教,让孩子不仅没有听进去父母的道理,反而心与父母离得更远。

家庭教育归根结底
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地铁里,一个母亲坐在一角,怀抱着几岁的幼儿,一起津津有味地读书。
周围人好奇地问她:“你是怎么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各种电子设备呢?”
她说“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却模仿我们。”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无休止的唠叨,更不是嘴上的大道理不断,而是父母的以身作则。你想要孩子好好学习,那么最好你能够拿起书本学习;你想要孩子文明礼貌,那么最好你能够对人温和友善;你想要孩子孝顺父母,那么最好你能够尊敬父母长辈;因为,你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作用远大于你的说教。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时曾说: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你生活在的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其实就是子女最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造就一流的孩子,家长们首先就要成为一流的父母。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