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46阅读
  • 0回复

孩子犯错吼叫和惩罚真的有用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henxianghu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0-06

孩子犯错吼叫和惩罚真的有用么?

孩子犯错应该怎么办?吼叫和惩罚真的有用么?

一提到孩子犯错,家长就叹气。其实,犯错并不可怕,相反,“有效犯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很大地推进作用。

判断犯错是否“有效”的指标,关键在于有没有从这件事中获得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从“有效犯错”走向“有效成功”?

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
警惕“踢猫效应”
成年人的世界充斥着各种压力,特别是为人父母,进入“上有老下有小,身体事业两不好”的人生阶段后,才越发觉得情绪稳定的重要性。

在管教孩子上,情绪不稳定,轻则大吼大叫,重则陷入坏情绪连锁反应。

所谓“踢猫效应”,就是: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连锁反应导致的恶性循环。

前几天令人心痛的亲生父亲摔死2岁半孩子的新闻里,那个父亲就是因为和女友吵架迁怒孩子。

每次看到这种事情,都难受得很,稚子无辜啊,为人父母情绪稳定真的太重要了!

和孩子一起建立

“有效犯错”的思维模式

管理好我们自己的情绪只是第一步,落实到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犯错”的思维模式。

首先,家长可以做一个”bingo“的刻意练习,当孩子犯错的时候,bingo一下,对自己说“太好了,学习的机会来了!”

然后,采用正面总结“有效点”的方式,带着孩子进行“有效犯错”的思维训练。

A、和孩子一起复述整个事情,给这次错误定性,属于“有效”还是“无效”。衡量标准主要看孩子从中收获了什么长远价值。

B、引导正面总结“有效点”。

我为什么要强调正面总结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当孩子喜欢走花坛边沿,怎么说都不听的时候。有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摔一次,下次就不敢走了。这样做确实是有效的,孩子可能不会再因为“走花坛边沿而摔跤“。

但这是通过犯错带来的负面导向作用去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他可能避免了在花坛边沿摔倒,却无法避免下次被树枝绊倒、从砂石路上滑倒等。

正确的做法是从一次错误中去正面总结“有效点”。比如不能走花坛边沿是因为太窄了,那可以走的路应该是怎样的呢?对比大家常走的大道、小径,和孩子一起总结出5个条件:宽敞、平坦、摩擦力大、人车分流、光线清楚。

这样孩子就不用同类型错误一直犯,而是快速找到那条正确的道路,找到成功的方法。这岂不是最大化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犯错”的思维方式嘛?

好的亲子沟通技巧是关键

当孩子犯错时,急于指责或惩罚,并不会让他真的“长记性”,他唯一接受到的信息可能是“不要让家长发现自己犯错”。

“管教”孩子,最难的地方从来不在于“管”,而在于“教”,比起像个评委一样评判孩子,不如做个能真正“授人以渔”的导师。

我这里总结了一套亲子沟通“6步法”,长期这样和孩子沟通,还会训练孩子的理性思维。

我拿“女儿3岁的时候,把我的手机扔到水盆里”这件事举例吧。

A、先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了解孩子的想法:
“你为什么要把妈妈手机扔水里呢?”女儿当时的回答也挺有意思,她说“想给手机洗洗”。
B、告知犯错带来的后果:
“妈妈手机进水了,可能要坏了,这对妈妈来说挺难过的。”
C、跟孩子讨论当下的感受,引导孩子抒发情绪:
女儿听到自己犯了错,妈妈难过了,表情有些不安,于是我又说:“妈妈小时候跟你一样,也犯过这样的错,把你外婆放在抽屉的钱,用水洗坏了,当时特别害怕。”
D、问有什么弥补的方法:
“除了害怕,现在还能做什么呢?“女儿想出的办法是用毛巾把手机擦干。
E、进一步引导多种解决方案:
“手机里面的水毛巾好像擦不到,需要找维修叔叔把手机打开检查。”女儿立马说要去门口店里找叔叔修手机。
F、事后复盘,总结经验:
“女儿啊,从这次的事你学到什么了?”“手机不能用水洗。”“没错,因为手机有电池,带电的东西碰到水就会坏。比如,电脑、iPad、遥控器、你的玩具,这些充电的、有电池的,都不能碰到水哦。“从那以后,女儿再也没有随便把东西往水里扔,相反,有段时候还总跟小区里的小朋友们“炫耀”自己学到的新知识:“衣服能洗,手机、遥控器不能洗......”
在这整个亲子沟通中,其实就形成了一个“犯错——修正——复盘”的“有效犯错”的闭环。

家长要有“容错心”
和孩子共同承担后果
先说什么叫“和孩子共同承担结果”。

有的家长,孩子一犯错,就说:“之前怎么教你的?跟你说过多少次,你怎么不长记性……”

其实这样做就是跟孩子划清界限。很多父母急于批评孩子,核心的原因是不想跟孩子共同承担这个结果。父母觉得自己没错,自己教也教过了,说也说过了,是孩子没做到。

但其实,作为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来承担这个错误的结果。因为孩子是我们培养的,作为监护人,不能只参与个过程,而不对最终的结果负责。

之前,广东深圳一名7岁儿童在小区骑车时撞倒一名3岁幼童后匆忙离开,孩子父母得知此事后,让孩子手写道歉信,带着他认错。这就是很好的跟孩子“共同承担责任”。

其实,我们第一次做父母,面对一个新生命的成长,难免有手足无措的时候,做得不好、教得不好的地方,不要被框在“完美妈妈”的设定里,在学习、在进步、在成长就是最好的家长!

引领右脑国际连锁教育品牌,以脑力开发为核心,个性化定制培养方案为特色,用科学的方法、自主研发的教具培养孩子的才能,为全球家庭提供先进的教育方式。自2008年成立以来,拥有海内外770+所旗舰校区,是目前较早且少有的实现0-18岁全龄段覆盖的全脑教育机构。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